文档介绍:1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选用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 4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 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理解本剧的主题。(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戏剧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 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三、课时安排: 2 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背景,整体把握《哈姆莱特》全剧,概括基本情节,把握戏剧冲突。(一)导入 1. 正文导入(课件投影: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a question 。) 同学们,有谁能把它翻译一下?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一段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恩格斯曾说:“有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 哈姆莱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哈姆莱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也就是小说的结尾部分。 2. 戏剧常识。( ppt ) 2 (《哈姆莱特》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文学体材? ( 戏剧) 那么, 什么是戏剧?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 ①戏剧定义: 《辞海》里对戏剧的定义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 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而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因此, 我们可以说,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②戏剧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 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 如《白毛女》) 、舞剧( 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如《屈原》) 、现代剧( 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雷雨》)、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戏剧要素、特点略讲, 《雷雨》里再做具体分析) ③戏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冲突: 戏剧的第一要素, 所谓“冲突”就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 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 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台词: 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旁白: 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也指影视片中的解说词。说话者不出现在画面上,但直接以语言来介绍影片内容、交待剧情或发表议论,包括对白的使用。) ④戏剧特点: Ⅰ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幕分场Ⅱ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3 Ⅲ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集中,登场人物有一定数量的限制。Ⅳ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3 、作者和作品( 我们在学习小说的时候已经了解到,要了解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就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首先, 我们来了解莎士比亚。) ①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 年4月 26 日出生, 默默无闻; 1616 年4月 26 日去世,举世闻名。 1984 年选举世界 10 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 — 1616 年)名列第一。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 后因父亲破产, 中途辍学。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 8 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 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21 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剧院工作,从马夫,到演员、再到导演、剧院股东, 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日后的诗歌和剧本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