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得西山后八日.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西山后八日.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4/24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西山后八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6)。。[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钴鉧(gǔmǔ)潭:潭名。钴鉧,熨斗。潭的形状像熨斗。故名。(2)西山: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寻:通“循”,沿着。道:这里是行走的意思。步:指跨一步的距离。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3)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4)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5)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6)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7)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8)殆:几乎,差不多。(9)嵚(qīn)然:倾斜。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10)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11)罴(pí):人熊。作品译文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在登山。创作背景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pì)睨(nì)梁欐(li四声)之形;其旁出堡坞(wù),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cù)偃(yǎn)仰,类智者所施设也。1、少:通“稍”,稍微,略微。2、当:通“挡”,阻挡。3、有:通“又”。4、伎:通“技”,这里指美景。5、睥睨:同“埤堄”这里指城上如齿般的城墙。6、傥:同“倘”,或者[2]词语解释〔1〕径:直往。〔2〕少:稍、略。〔3〕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4〕垠:边际、界限。〔5〕睥睨:通”埤堄“,城上如齿状的矮墙。梁俪: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6〕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7〕洞然:石子击水声。〔8〕激越:声音高亢激昂。〔9〕箭:小竹子。〔10〕疏数偃仰:疏密起伏。数:密。偃:俯。〔11〕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编辑本段作品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第二种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