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运河之都.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河之都.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4/2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河之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关注运河之都京杭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两项伟大工程。她贯穿京、津、冀、鲁和江、浙6个省市,联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江河,巨龙般地绵亘于祖国的东部、世界的东方。在其全线贯通和全面通航的600余年里,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面对浩浩运河和其巨大历史贡献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运河的开凿、疏浚、管理和营运是如何实现的呢?尤其是她南北纵贯6省市,竟然一脉相承数千里,繁忙畅盛数百年,实可谓“人类历史的奇迹”。勿庸讳言,元明清三代的朝廷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但是,仅有来自京城的朝廷御旨是不行的,必定有一个如人们常说的“管理处”或“指挥部”之类的专门机构进行统一谋划和实施督理,还必须有沿运各地方官府的密切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那么,这个“指挥部”究竟设在何地呢? 据统计,历史上沿运河的较大城镇有通县、天津、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徐州、淮安、扬州、杭州等10余个。这些较大城镇及其官吏在运河的开凿、漕运和管理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也决不是平行和平等的。除了有路、州、府、县之分外,就运河的开凿、漕运和管理而言,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统属和主从关系。随着运河文化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上述沿运各城镇中,有没有一个对其他城镇存在着统属关系的都市呢?换句话说,如果把由北京至杭州的沿河地带看作一个多边行政区域的话,在这个多边行政区域里有没有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并且可直接称为运河之都。那么,运河之都今何在?二、运河之都的形成一般来说,在旧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下,都市多是因时因地而自然形成的。特别在运河流经的多行政区划的狭长的带状地域里,都市的形成靠的更是自然的力量,或者说是因通水、通航的需要而自然形成。进一步说,这个都市应形成在通水、通航的关键河段上。这个关键的河段就是济宁。济宁地处京杭运河的中段,堪称全线的“老大难”。其原因:一是济宁段为运河全线的至高点,城北的南旺号称运河的“屋脊”,其海拔高度为39米,比北部的临清和南部的沛县高出30余米,通水十分困难;二是因地势高亢,水源严重不足,逢干旱之年则是有河无水;三是济宁段处于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黄河泛滥,泥沙淤运,两河一直处在你死我活的纠葛中,其地位之险要。因此,济宁河段备受历代王朝的关注,作为治运的重点认真对待。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丞相伯颜统军南征,议立水运驿站,即委派郭守敬勘察汶、泗、卫相邻地区之水道。漕运副使马之贞这时建议于济州城南汶、泗合流处至大清河开凿新河,引汶、泗诸水以通漕。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攻占南宋临安,以江南水运发达,主张广开漕运。他上书朝廷说:“江南城郭郊野,市井相属,川渠交通,凡物皆以舟载,比之车乘任重而力省。今南北混一,宜穿凿河渠,令四海之水相通。远方朝贡京师者,皆由此致达,诚国家永久之利。”正式向世祖忽必烈提出了开凿南北沟通的大运河,受到忽必烈的重视。此后,元朝廷即筹备资金、征调夫役。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二月,世祖诏差奥鲁赤和刘都水及精算术之人往济州确定开河夫役,又令大名、卫州新附军赴济州助役。工程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正式施工,至次年八月竣工,开凿自济州至须城安民山长达200余里的运河河道,并筑坝遏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