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的.doc

格式:doc   大小:31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的.doc

上传人:erterye 2020/4/26 文件大小:3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    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是大家常问起我一个问题。由于长期在莫高窟工作,也参加过石窟修复并从事塑像临摹,加上多受教于前辈与同事,对这个问题或多或少有一些心得。   敦煌文书中有一篇《营窟稿》,记述了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需要经过整修崖面、开凿洞窟、绘制壁画、塑造佛像、装饰窟檐等程序。另从其它一些间接与零星文献记载中得知,石窟营造者主要由窟主(石窟主人)、施主(出资人)、工匠三方面组成。而作为石窟建造具体操作者——工匠,按照工种不同又分为石匠(打窟人)、泥匠、画匠、塑匠、木匠等。一座洞窟营造时间,因洞窟规模大小、窟主经济实力等因素,小则一年半载,大则两三年不等,而数十米高大像窟,则需用四五年时间才可建成。壁画塑像制作时间,根据文献反映为三个月到半年。敦煌莫高窟是在长约1600米、高10—40多米之间悬崖上开窟造像,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开凿,最后形成大规模造像内容丰富佛教石窟群。最早洞窟开凿在崖面中段,以后向左右上下扩展。由于崖壁面积有限以及劳动条件制约等因素,在当前代洞窟占满崖壁情况下,出现了后代“见缝插针”开凿洞窟局面。虽然每个时期洞窟不一定集中在一起,但仍然有一定规律可循,为今天考古断代研究提供了方便。石窟艺术源自古代印度,世界各地遗存石窟很多,它们既有共同特征,但也因地理与地质原因以及文化与社会经济因素都有着不同特点。特别是地质原因,造成了有些地方发展了石刻艺术,有些地方发展了泥土上壁画与泥土作彩塑艺术。在众多石窟遗迹中,敦煌石窟以其泥土艺术面貌自有其独特之处。本篇主要介绍莫高窟洞窟建造与泥土艺术制作过程。据莫高窟出土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开创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最早由法号乐尊外来僧侣建造第一个窟,接着有禪師法良在其窟侧接续建造,之后当地民众竞相仿造,至唐武则天时期(690年至705年称帝)已有“窟室千余龛”规模。这段碑记几乎是莫高窟前期营建史概要,它透露了当时敦煌开窟造像之盛况。从莫高窟现存最早十六国时期275窟看,敦煌石窟从一开始便是与印度石窟石刻艺术不同一种凿岩洞结合泥壁画与泥彩塑形式,这种贯穿于敦煌石窟每个历史时期泥土艺术,并非有意远离石窟造像石刻传统,而是因为敦煌石窟所依附崖壁属于砾岩地质结构,是一种卵石与沙土混凝物,既疏松又粗糙,无法进行石刻艺术。因此敦煌工匠便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传统泥塑技艺,发展了敦煌石窟泥土艺术风格,从而形成敦煌石窟独特面貌。关于石窟建造,我们已无幸看到古人从打窟到制作泥墙壁再到绘画、塑像全过程,但我们从其它石窟未完成而废弃洞窟中,与现代人挖窑洞并作泥墙壁方法上、以及零星史料记载与我们在临摹壁画、彩塑过程中体会上,可获知石窟建造基本方法与工艺流程。 1、开凿洞窟开凿洞窟包括打窟与制作壁画地仗(在砾岩上附着一层适合绘画泥层)两个工序。打窟,即敦煌文书中记载打窟人工作,亦即在崖壁上凿岩镌窟石匠,他们是古代敦煌地方专门一支施工队伍,同时也是敦煌石窟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方面专业技术施工人员。负责选址、测量、设计与凿窟施工。打窟不像在黄土高原挖窑洞那么简单,它需根据洞窟所表现题材、形制及规模事先进行缜密设计,同时在施工作业上要求很高。由于莫高窟崖面局限,且属历代累建,很多情况下是“见缝插针”修建洞窟,如果设计不周难以实现预想形制与规模,同时也会出现破坏岩石结构造成塌方,甚至祸及左右上下洞窟情况。莫高窟不同时代两个洞窟上下穿通个别现象,或许就是当初设计不周造成。打窟基本方法是,当洞窟位置、凿窟类型以及大小确定之后,首先开始挖地基。洞窟所指地基是窟前栈道路面,一般与窟内地面基本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即便有落差也只是两三个踏阶。地基挖好后,开始修整崖面,所谓修整是找平垂直面,以便最后安装门窗、窟檐及抹泥画壁等外装饰工程。崖面整平后,搭设脚手架或堆砌土石登高开凿,有明窗(门洞上方采光口)类型洞窟则从明窗挖起,挖进一定距离后便向上挖去,由洞窟顶部凿出窟顶形状后,再自上而下开凿,而后挖通门洞甬道,直到完成洞窟。没有明窗洞窟则从门洞挖起,挖够甬道距离后也是向上挖去,而后自上而下进行。自上而下施工方法,一是为了避免塌方与保证施工安全;二是省工省力,便于砂石由高往下送出容易。如果窟内计划有塔柱、佛坛或大型雕塑,则在打窟同时凿出相应形状石胎,以作为将来附着泥层地仗基础与大型塑像骨架。泥地仗是泥匠活计。泥匠在石窟建造中主要是室内外壁画地仗制作。洞窟打好后,将壁面修理平整并留下密集凿迹,这样有利于泥层与岩体结合得牢固。接下来制作壁画地仗,壁画地仗分泥皮与白灰皮两层。泥皮又有粗泥层(加麦草、谷糠)、细泥层(加细砂及麻)至少两道工序;所用泥土即就地取材于窟前河床里淤积干后板结细土——澄板土。泥土越干合成泥越有粘性,加上砂与纤维,泥成地仗光滑平润,收缩变形小且不易开裂,适宜壁画绘制。很多时候,古代画工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