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 1、采用不同调制( QPSK 和 8PSK ) 时系统的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性能仿真对比; 2 、仿真研究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3 、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删余卷积码的 Pb 性能(不同生成元,不同删余码,软硬判决)。二、实验环境 Matlab 三、实验原理 1 、实验(一) QPSK 和 8PSK 的理论误码率以及误比特率公式: 采用 Matlab 中自带函数 pskdemod , pskdemod 调制解调, 信道为高斯白噪信道, 采取自带函数 awgn 加噪。以及 biterr 和 symerr 统计误比特率和误码率曲线; 2 、实验(二) 1 )对实验(一)所搭建的通信系统采用生成元为[171,133] 的[2,1,6] 非系统码进行卷积编码。并采用硬判决和软判决,比较不同 2 4 8 1 1 [1 ] , ( sin ) 2 2 8 e e r P erfc P erfc r ???? ? 1/ b 2 1 (1 ) , log k P Pe k M ????. 判决方式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2 )加入删余码的卷积编码。删余码是对对原卷积码有规律地删除一定数量码元符号, 减少发送的比特数。如将 1/2 码率的卷积删成 3/4 码率的卷积码在译码时在删掉的位补零。分别用 c onvenc 函数编码、 vitdec 函数和译码。译码采用软判决,软判决则将波形进行多电平量化,再送往译码器。最后用 biterr 函数统计误比特率,比较不同删余图样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3 )采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用于话音业务的生成元为[561,753] 的[2,1,8] 非系统卷积码及其软判决译码。比较 1 )中的误比特率性能。四、实验结果 1、 QPSK 和 8PSK 的误码率与误比特率性能比较(如下图所示), 图1误码率性能曲线由图 1可知, QPSK 的误码率低于 8PSK ,其调制性能也优于 8PSK ,并且仿真次数达到 50次,结果显示已经接近理想曲线。. 图2误比特率性能曲线由图 2可知, QPSK 较 8PSK 的误比特率低,其调制性能好, 实际统计分析的误比特率曲线也较接近理想的曲线。 2、同一生成元下的不同判决方式的误比特率分析,判决方式采用硬判决和软判决。仿真结果如下: 红色线迹表示 QPSK 硬判决误比特率,蓝色线迹表示 QPSK 的软判决误比特率,显然采取软判决方式的译码性能优于硬判决方式。 3、不同删余图样,软判决下的不同误比特率性能分析. 由仿真结果图可知,对于( 2,1,6 )码,做 3/4 的删余卷积编码,比 7/8 的删余卷积码的编码性能好,说明删余的越多,系统接收端译码性能越差,即误比特率更高。 4、不同生成元在软判决下的误比特率分析(如下图),可知五、程序流程. 六、程序清单 QPSK 和 8PSK 的对比 软硬判决对比 不同删余码的对比 d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