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鉴赏练****题 30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 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 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 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 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 唤醒三日酲。注释①蘋: 一种水草②酲:ch é ng, 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 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 (2) 诗的首联统领全诗, 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 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 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宋诗, 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籟,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 四、阅读下面唐诗, 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 分析“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西楼晚眺(唐) 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 ”字, 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 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⑵颔联写云生日落, 一阵凉风吹来, 雨势迫在眉睫, 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 苏舜钦; 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 第二句中的____ 和第三中的____ 不仅扣住诗题, 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 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 、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七、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题都城南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简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画(宋) 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注: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 钱唐人宋杜云: 李唐, 擅长淡墨山水, 初到杭州, 无人赏识, 靠卖纸画糊口, 生活十分艰苦。②燕脂, 即胭脂, 一种红色颜料, 妇女常用作化妆品。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 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 100 字左右。九、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磨诗人心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注]“伏波”, 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 他南征交趾, 有功, 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回答问题。访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 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请作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理解。(100 字左右)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 、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 、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 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暮春归数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 谈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