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阅读探究题考场得分技巧-安徽省庐江中学.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阅读探究题考场得分技巧-安徽省庐江中学.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6/3/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阅读探究题考场得分技巧-安徽省庐江中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阅读探究题考场得分技巧安徽省庐江中学语文组孙家来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是近几年在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一个新题型。由于其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当成为今后阅读试题中的重要题型。要答好这类题目,还需要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一要明白探究题常见的题型。目前探究题的命题基本是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来拟题,要了解常考的题型,首先可看看考纲的要求,新课标地区的考纲“选考内容部分”对“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不赘述。笔者对 2009 年九套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语文考卷做了分析发现大致有下列的类型: 1 探究文本意蕴。作品的内在意义往往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需要读者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当然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评判依据,理解也不尽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就是强调对作品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可以是正面的角度, 也可以是反面的角度,甚至是侧面的角度,或者是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例如, 2009 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三大题 11 题中的第(4 )题:“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 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 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的一个情节, 要求考生作出评判, 这就需要全面把握文意。“不同的层面”是指文本所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审美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风俗等。例如, 2009 年高考江苏卷第五大题第 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就是要考生从写之物——都江堰, 所颂之人——李冰, 所咏之精神等方面由浅入深地加以探究。 2 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因为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往往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 而是时代精神的折射, 甚至通向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通向全人类的普通文化心理, 如对民族精神、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等, 所以要深入解读作品, 就必须探究作品所隐含的作家博大深沉的心灵世界。例如,2009 年高考福建卷第四大题(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 14题:“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就是要我们去探究思索作者所提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这一人们共同关心的命题。 3 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文章合为时而著”, 作者的创作总是反映着他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 即便是以“过去”( 如历史故事)或“将来”( 如幻想故事) 的内容为题材, 也总是折射出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因此, 要深入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还要联系作品的内容所描述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例如: 2009 年高考安徽卷第三大题第 14题(2): “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 请结合这一背景, 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就是要考生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小说的主旨——在开放的时代如何来面对化境的变化。 4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文学作品鉴赏时往往会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 这是由于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 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分有关的生活素材, 使作品的意义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