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用于生物处理法中作预处理的称为初次沉淀池。对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初次沉淀池可以去除约 30 %的 BOD5 与 55 %的悬浮物。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的称为二次沉淀池,是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沉淀池常按水流方向来区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等三种。为上述三种型式沉淀池的示意图。 1 .平流式沉淀池池型呈长方形, 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 水平方向流过池子, 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图 2-11a) 。 2 .竖流式沉淀池池型多为圆形,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废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从中心管的下端经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地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 由于出水口设置在池面或池墙四周, 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向上。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图 2-11b) 。 3 .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多角形。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 进口在中央, 出口在周围。但池径与池深之比, 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流, 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 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泥斗设在池中央, 池底向中心倾斜, 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 机械排除(图 2-11c) 。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沉淀区是池子的主要部位。贮泥区是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缓冲区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缓冲区的作用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沉淀池的运行方式,有间歇式与连续式两种。在间歇运行的沉淀池中, 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 进水、静置及排水。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物在静置时完成沉淀过程,然后由设置在沉淀池壁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在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 污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入与排出。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淀是在流过水池时完成, 这时可沉颗粒受到由重力所造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度两方面的作用。水流流动的速度对颗粒的沉淀有重要的影响。一、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1 、设计流量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 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当用水泵提升时, 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 30min 。 2 、沉淀池的只数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 2 只。 3 、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 2-5) 经验参数选用。 4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见(表 2-6) 所示。 5 、沉淀池的几何尺寸沉淀池超高不少于 ; 缓冲层高采用 — ; 贮泥斗斜壁的倾角, 方斗不宜小于 60 o, 圆斗不宜小于 55 o ;排泥管直径不小于 200mm 。 6 、沉淀池出水部分一般采用堰流, 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为: 对初沉池, 应不大于 2. 9Us ·m; 对二次沉淀池,一般取 ~ ·m 。有时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