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李白“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苏轼“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辛弃疾“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饮酒陶渊明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选自钟嵘《诗品》)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 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就此辞官归田,不再出仕。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主要作品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风格上陶渊明大多是“悠然见南山”式,表达闲适之意,也偶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寄予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