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5、勤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休息与娱乐,要保持身心健康。【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提醒: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