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绿色建筑发展与科技需求王建廷绿色建筑发展与评价标准天津城建大学王建廷提纲一、绿色建筑发展背景二、绿色建筑理念内涵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绿色建筑发展背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东战争突然让全世界明白:石油不仅在战略上、而且在战术上可作为武器使用; ?常规化石能源短缺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研发节能型技术、低能耗产品以节约常规能源,是所有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开始将高能耗低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建筑行业关联行动—研究发展节能建筑。加拿大、北欧等国走在前列(气候寒冷、采暖季节长); ?中国学者于上世纪 80年代初开始建筑节能研究; ?德国、瑞典、加拿大等国率先开展了建筑节能和供热系统效率研究; ?同期,我国于 1986 年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其中规定的设计技术指标,基本上达到了 80年代初德; ?上世纪 90年代初期到中期,建筑节能学者意识到:建筑物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消耗物质资源,排放大量气、液、固体废弃物甚至污染物,特别是 CO 2,同时改变了地表的性态,影响到了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甚至全球气候; ?建筑是能耗大户, 各类建筑物使用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近 30% , 二氧化碳间接排放总量近 20 亿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 ? Nils Larsson 等于上世纪 90年代初率先给出了绿色建筑的完整概念,并于1998 年在温哥华(Vancouver) 组织召开了首次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 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98 并成立了 GBC98 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二、绿色建筑理念内涵? GBC 认为,绿色建筑必须考虑的因素: - energy 能源- emissions CO 2排放- water use 水耗- land use 土地利用- impacts on site ecology 场地生态?- reduced waste 废弃物减排- indoor air quality 室内 IAQ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使用、拆除; ——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目标:健康、适用、高效、和谐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比较绿色建筑传统建筑工程理念以人为本效率、效益最大化建筑设计整体设计观建筑体从自然中剥离技术手段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技术耗能大户、污染大户投资收益前期投入大,后期经济、社会效益高前期投入较小运营管理创造价值保值、增值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2012 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情况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 31 日:742 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 7581 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 694 项, 7066 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 48 项, 515 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逐年发展状况我国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序号标准名称状态类别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修订中国标 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 50640-2010 已实施国标 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报批国标 4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送审国标 5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已立项国标 6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已立项国标 7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征求意见 8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在编协会标准 9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在编协会标准 10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 14部现行地方标准三个层次的推广平台?国家级:每年三月底的绿色建筑国际会议(已召开了八届大会) ?区域级:按气候划分为夏热冬暖(粤、桂、闽、海南) 夏热冬冷(中部地区) 寒冷严寒(华北、东北、西北) ?地方级:省市级绿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