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夏文明的价值追求和文明的延续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 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文明作为中国千百年来文化核心,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种种的考验, 最终成为了唯一一个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的文明。它的价值观极大的影响了华夏人民, 使华夏人民在天灾人祸依然能长存、反抗,并将华夏的文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华夏文明的价值追求的核心是和谐, 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做到天人合一。华夏文明自古奉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 达到“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 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 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 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天, 就是大自然;人, 就是人类;合, 就是互相理解, 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 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 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 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 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儒学的以“仁”为核心,“礼”为外观表现,其主要内容是讲为人之道,包括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等。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 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国政权也历来注重亲仁善邻, 讲求和睦相处。华夏民族历来爱好和平, 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 主张“协和万邦”。华夏民族向来是“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自食其力, 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 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季羡林说过,“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 要和平共处, 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 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 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从三皇五帝时期起源, 经历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到汉唐到达了新的文明高度, 也经历了五胡乱华的纷乱, 甚至一度在元清蛮夷对华夏文明极大的摧残, 在翻云覆雨的历史进程中, 华夏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 也在一次一次的民族危难中站立起来,屹立不倒。华夏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大概如下。地理上, 在古代所以华夏文明一直占据着地利优势, 在五千多年中一直是最文明最富有的国家。一是地理上的隔绝,由于有南方热带丛林、西方青藏高原和东方太平洋的阻隔,中国的外来威胁较少。中国的东边、南边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