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贾平凹4831803.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贾平凹4831803.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4/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贾平凹483180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赏析贾平凹《高兴》
贾平凹的《高兴》是一部揭示底层人真实生活的作品,贾平凹以自己中学同学为原型,其主角刘高兴真有其人。贾平凹为了更好地了解拾破烂群体的境遇,在动笔前,他曾深入大街小巷,他见到了更多像刘高兴一样拾破烂的人。作者坦言,他写《高兴》的想法比《秦腔》还早,只因条件不成熟而搁浅,“为写这部小说,我多次到西安郊区的‘拾荒村’探访,和那些‘破烂王’们拉家常、同吃同喝,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创作期间五易其稿,是创作以来修改次数最多、最费劲的一部长篇。”
坦率地讲,贾平凹的《高兴》要比《秦腔》好读多了。首先于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上,《高兴》要比《秦腔》简洁明了得多。但是,如果读进去,却发现《高兴》所引发或者蕴含的问题,依然是那么的多,那么的沉重。比如说乡土叙事,城市叙事,尤其是介于城乡之间的叙事等等问题。《高兴》所叙写的,用现在一种说法,就是“乡下人进城”的生活。① “乡下人进城”叙事,自然不能再继续称之为乡村或者乡土叙事,但是,它是城市叙事吗?如果是,又何必将其如此麻烦地加以限定或者区别呢?显然,《高兴》与其它叙写“乡下人进城”作品一样,其笔下的人与事,既是城市中的,又是游离于城市之外的;既是乡下人的,又是离开土地的。这是一种城市化背景下的乡土叙事,但又非传统意义上的乡土叙事;它看似城市叙事,其实并非典型意义上的城市叙事。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叙事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一种经典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叙事形态建构,那么,《高兴》则是于生活上承续《秦腔》,而在叙事上却是对于乡土文学叙事进行着某种解构。贾平凹在他的《秦腔•后记》中宣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强大,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需要活得儒雅,我以清风街的故事为碑了,行将过去的棣花街,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 ②其间就意味着他下一部作品将转向城市,或者说,他将创作的视野转向离开土地之后的生活——城市生活。但是,城市对于他来说,依然是个陌生的生命情感地带。虽然他写了《废都》、《白夜》、《土门》等,这些作品实在是不能算作典型的现代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城市叙事,最多也就是一种乡土叙事的城市化拓展。那么,《高兴》?他说:“原来的书稿名字是《城市生活》,现在改成了《高兴》。”他在父亲的墓前又说:“《秦腔》我写了咱这儿的农民怎样一步步从土地上走出,现在《高兴》又写了他们走出土地后的城市生活。” 
③很显然,贾平凹在《高兴》中就是要叙述农民或曰乡下人进入城市后的生存状态。如果从底层写作视野来说,那《高兴》所写的就是底层的底层人的生存状态了。那么,贾平凹的《高兴》建构起怎样一种城市的乡下人的叙事形态呢?单就叙事艺术而言,自《废都》之后,贾平凹就致力于复调叙事建构的探索。《高兴》就其情节结构来说,是单线式叙述结构。对此,他作了这样的表述:“原来是沿袭《秦腔》的那种写法,写一个城市和一群人,现在只写刘高兴和他的两三个同伴。原来的结构如《秦腔》那样,是陕北一面山坡上一个挨一个层层叠叠的窑洞,或是山洼里成千上万的野菊铺成的花阵,现在是只盖一座小塔只栽一朵月季,让砖头按序垒上去让花瓣层层绽开。”又说:“这一次主要是叙述人的彻底改变,许多情节和许多议论文字都删掉了,我尽一切能力去抑制那种似乎读起来痛快的极其夸张变形的虚空高蹈的叙述,使故事更生活化,细节化,变得柔软和温暖。因为情节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