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日本自四十年前从战争的废墟中重新迈出第一步后,不久就发展成当今
世界第一的富翁之国。这个既无资源、又无资本的国家曾因拥有九千万过剩
人口而日暮途穷;而现在它成了拥有一亿二千万的人口却仍感到劳动力不足
的经济大国,焉能不令世界瞠目!
随着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高,论述日本及日本人的欧美论著
也有增无减。其中有很多书不仅在美国颇为畅销,在日本也赢得大量读者。
由于日本人对外国人如何看自己十分感兴趣,所以“日本人论”在任何时候
都是热门话题。
但是和日本缘份浅的外国人、特别是没在日本生活过、而且不会讲日语
的欧美人学者先生们写书时,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基于这种环境的思维
方式来作为衡量日本人的尺度,因此不免有方枘圆凿之感,连我读了都觉得
有些牵强附会,更何况日本人,他们一定对其中的许多看法感到困惑不解。
对常驻日本或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外国人来说,日本人也许是颇难理解的
国民。但是,这不仅对外国人来说如此,或许日本人本身也不了解自己。因
为日本人完全置身于这种环境,认为万事理应如此,难以辨别同其他国家的
人或文化有什么不同之处。
幸而我出生在日本的旧殖民地台湾,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日本人,从
孩童时代起就在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摩擦中长大,大学就学于东京大学经
济系。我的妻子是香港人,原藉广州。我们结婚后在香港居住六年。年
定居日本东京以后开始从事文笔活动。日本政府开放外国旅行后,我的生活
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国旅行中度过。
我想探讨一下日本“繁荣的结构”,即日本怎样从一穷二白的状态重新
起步,并成为世界一流的富翁。为了让读者了解我的看法,恰逢《每日新闻》
大规模调整版面之机向报社提出了我的设想。结果对方欣然接受,题目也定
为《日本致富奥秘》。
从年月末至年月末连载两年有余。连载期间,每逢见
人,对方都说“正在拜读你的那篇文章。”应该说读者之多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个连载不仅见于《每日新闻》,而且在韩国的《韩国经济新闻》、台
湾的《工商时报》同时连载。我写的东西虽然常被译成他国文字,但在几个
国家和地区同时见报尚属首次。类似情况过去只有英语圈的世界名人才能办
到,由此可见日本的经济实力已为世界公认。特别是由于我选择的题目是探
索四十年前白手起家的日本人如何致富的奥秘,因此对于热心赶超日本的韩
国、台湾的读者尤有感召力。
承蒙每日新闻社户田荣辅、玉置和宏、山野寿彦以及出版局志摩和生的
支持,本书得以问世。谨此再次表示谢意。
邱永汉
年月吉日于赴山口字部的全日空机上
中文版序
既无资源又无资本的国家——日本居然从战败的废墟中像不死鸟一样复
苏过来,并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作为世界上的富国与美国齐名,可谓世纪
性之奇迹。
当然,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未曾预料到在日本能出现这样的奇
迹,事实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我于年移居日
本,而日本的高速增长始于年。因此我处于身临其镜观察日本的位置,
目睹了日本如何从穷国过渡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演变过程。所以,我是
在早期就预见到“令人震惊的日本”将成为现实的少数人之一。
当我在《每日新闻》开始连载文章研究其原因时,对此发生兴趣的韩国
《韩国经济新闻》和台湾地区的《工商时报》开始同时连载。这样从一开始
这一系列文章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而且当连载结束后,在日本、韩国、
台湾地区分别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发行。对于在经济上处于追随日本地位的韩
国和台湾地区来说,日本在经济上成功的奥秘肯定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题材。
日本几乎从零开始取得的成功无疑也是中国人关心的题目。这次本书由
我的朋友李建华先生亲自翻译并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值此推动开放政
策的百年大计之际,谨希望本书对政策执行者以及将在事业发展中肩负未来
产业界重任的朋友们给予某些启迪。
邱永汉
年月吉日于东京青叶台寓所
日本致富奥秘
打破常规东山再起
事实常常打破常规。这是因为常规是基于人们过去的经验形成,而事实
却以不同于过去的新型方式出现。
例如把国家分为穷国和富国的分法。在我中学时代,地理老师教我们用
三个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有:)幅员是否辽阔;)农产品是否充足;
)地下资源是否丰富。按此标准,日本显然是穷国,而美国才是富国的代
表。
穷国的穷人——日本人想方设法要变日本为富国,认为为此唯有扩大版
图,将农产品和地下资源丰富的地域据为己有。可以说军国主义是这种欲望
的必然结果。日本人先通过甲午战争把台湾弄到手,日俄战争以后又以阴谋
和武力吞并了朝鲜半岛,进而出兵东三省,凭空捏造了一个满洲国。日本人
贪得无厌,其扩张领土欲望不久酿成日中事变,最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