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儿科基础知识2011.2.15.ppt

格式:ppt   大小:965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科基础知识2011.2.15.ppt

上传人:1652129**** 2020/5/11 文件大小:9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科基础知识2011.2.15.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胎儿期:从精子与卵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天,称新生儿期。(3)婴儿期:从出生28天至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4)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5)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至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称青春期。,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和近期营养状况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一般而言,孩子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公斤(千克)左右。家长在判断孩子体重增长状况时,可参照下面公式进行计算。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时体重(千克)+月龄×~12个月:体重(千克)=出生时体重(千克)+6×+(月龄-6)×~青春前期:体重(千克)=年龄(岁)×2+(身高)身高为头顶到足底的全长,是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一般而言,3岁以下的孩子,应躺着测,称“身长”,而3岁以上的孩子则站着测,称“身高”。受种族、遗传、环境、营养、内分泌和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身高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孩子出生时身长大约为50厘米,在出生后第一年长得特别快,大约增加25厘米,1岁时达到75厘米。2~10岁孩子的身高可用下列公式推算:身高(厘米)=年龄(岁)×7+,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是反映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2岁达48厘米,到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过小或过大均可能与疾病有关,头围过小为小头畸形,常提示可能是大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则可能有脑积水。。胸围的大小与肺、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是衡量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肺的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末胸围赶上头围,为46厘米。营养状况差、佝偻病的孩子胸围超过头围的年龄可推迟到1岁半以后。、后囟之分。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前囟的大小是指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2cm,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1岁~)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囟门反映小儿颅骨间隙闭合情况,对某些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克汀病等。囟门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囟门饱满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即乳牙(20颗)和恒牙(28-32颗)。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出牙顺序是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乳牙约在2~。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冤维震鸵组梨久钵小唯丫煎忘疡恭不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