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山西忻州历史沿革.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忻州历史沿革.doc

上传人:glfsnxh 2020/5/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忻州历史沿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西忻州历史沿革忻州古属冀州。虞舜时割冀州西北为并州,属并。夏复属冀州。商周(公元前十六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属冀州唐国(诸候国)。西周至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476年)属晋国。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属赵国。秦属太原郡。西汉属并州剌史部太原郡阳曲县(故治在今定襄县境)。东汉建武元年至建安20年(公元25年至公元215年)隶属与西汉同。其间,永初五年至延熹二年(公元111年~公元159年),爆发了羌汉人民的数次联合起义,斗争延续四十九年之久,忻州曾一度人去室空。东汉末阳曲县并入九原县。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魏武帝曹操驱聚塞下流民,设置新兴郡。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65年)属魏国,仍称九原县。隶属于并州新兴郡。西晋泰始元年至永平元年(公元266年~公元291年)仍称九原县。仍属并州新兴郡。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新兴郡改名晋昌郡,统五县:九原、云中、广牧、定襄、晋昌(故治在今定襄县境?)。后又复名为新兴郡。永安元年(公元304年)改新兴郡为永安郡,后复名为新兴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37年)废新兴郡置定襄郡,九原县属并州定襄郡(故治在今定襄县)。前燕(公元337~公元350年)复立新兴郡,九原县仍属并州新兴郡(故治在今忻县)。前秦(公元350年~公元384年)九原县仍属并州新兴郡。后燕(公元384~公元409)九原县属并州定襄郡。魏(公元409~公元420年)与后燕同。明元帝永兴二年(公元410年),在九原县西北置秀容郡秀容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公元420年~公元534年)废九原县设置肆州,原九原县境内设置秀容、平寇、肆卢三县。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建置同北魏。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仍属于肆州,废秀容郡。领秀容县,平寇县移置定襄县。北周(公元577年~公元581年)仍称肆州,领秀容、平寇。肆州后迁雁门。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复立新兴郡,故治九原城,属冀州。领秀容(移置九原城)、静乐县(今静乐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废郡设州,始称忻州,故治设于秀容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废州改为秀容县,属河东道;八年(公元612年),秀容隶属于楼烦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立新兴郡,领秀容。同年废郡制,复称忻州。武四年(公元621年),秀容县东置入定襄、西置入汾阳(今静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在境北置怀化县,后废。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废州改称定襄郡,隶属于河东道。乾元初年(公元758年)复名为忻州,统秀容、定襄,隶属于河东道太原府。北宋仍称忻州秀容县,隶属于河东路太原府。州置团练使,统秀容、定襄。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复为定襄郡,置刺史,属河东北路辖。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复为忻州,州治在秀容县,仍属河东北路。统二县(秀容、定襄)、四城(忻口、云内、徒合、石岭)。元初改名九原府,后复名为忻州,领秀容县、定襄县,属中书省冀宁路辖。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废秀容县入州,仍称忻州。隶属于山西太原府,领定襄县。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改隶山西布政司宁武道。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属山西布政司太原府辖。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经诺抚军敏提请朝廷,升为直隶州,称忻州直隶州,领定襄、静乐二县,隶属于雁平道。民国元年废州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