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医院抗击新冠肺炎.pptx

格式:pptx   大小:11,02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医院抗击新冠肺炎.pptx

上传人:新起点 2020/5/12 文件大小:10.7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医院抗击新冠肺炎.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1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理化特性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形态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同源性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体外分离培养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所属中国命名2019-nCoV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命名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第七版)02出院标准出院后注意事项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外周血病原血清影像改变(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2)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流行病学01治疗方案-确定治疗场所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02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0**********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抗病毒治疗:可试用a-干扰素(500万/次,bid,雾化)、洛匹那韦(400mgbid)或利托那韦(100mgbid)10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及时有效氧疗,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有条件可釆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2/1)治疗。抗病毒治疗:磷酸氯喹(成人视体重定记录)、阿比多尔(200mg,tid疗程10天内)。患有心脏疾病者禁用氯喹。治疗方案-一般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