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组员:颜楠峰郁露侯百成戏剧大舞台阅读导航一:京剧的介绍二:杭剧的介绍三:戏曲知识竞答四:总结语中国国粹——京剧的介绍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于民间文化或曰底层文化,即使它因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睐有加而迅速繁荣,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一特质。当然,恰因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获得了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杭剧的介绍杭剧,又名武林班,用杭州话演唱,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一人独唱,众人合唱一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中华人民共和舞台就地登记,1952年,更名为群谊杭剧团,1953年,更名宜兴杭剧团。1957年下半年回归杭州,成为杭州杭剧二团。原杭州春秋杭剧团为杭剧一团。1958年,两团合并成立杭州杭剧团。1959年11月,并入杭州实验剧团。1961年,杭州实验剧团撤销,恢复杭州杭剧团。1961年3月,杭州市文化局决定抢救和振兴杭剧,集编、导、音美专业人员和青年演员、演奏员,以及散落民间的老艺人共108人,充实杭州杭剧团,对杭剧进行全面改革。为了丰富杭剧的音乐唱腔,将杭州古老曲种“杭州滩簧”(简称杭滩)的曲牌和唱腔揉合在杭剧中。选取杭滩传统曲目《僧尼下山》、《昭君和番》、《断桥》、《六月雪》、《貂蝉拜月》等折子戏,陆续搬上舞台。演出时适逢田汉、周贻白、钱俊瑞、芳堃、顾仲彝等专家先后来杭,观看了彩排以后,都予以肯定和鼓励。文化大革命”开始,《李慧娘》受到批判。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1973年成立杭剧改革组,意在重新振兴杭剧。由于经费、场地困难,演员后继无人等问题没有解决,不久解散。至1985年,杭剧已基本不存在。?()?()A.《一箭仇》B《二进宫》C《三家店》,对吗?()()“五朵金花”之一?()?( )A、蒋勤勤B、何赛飞C、屠洪刚D、张国荣CD7.《霸王别姬》是京剧那一派的名段?( )A、梅派B、尚派C、程派D、荀派8.“四折一楔子”是( )剧本结构的通例。 .《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