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织体(texture) :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结构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宽泛,在音乐作品中,它常常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 时间" 上的形式,一是在" 空间" 上的形式。时间上的形式称为" 曲式"( music form ),这是音乐专用术语之一。一部作品,无论它是长达一个小时的交响曲, 还是短至 1 分钟的小曲, 都有结构形式。它可能只有一个段落, 其中包含几个乐句,也可能由三个甚至更多的段落组成。无论怎样的形式,必须是在时间的铺展中、在听完全曲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它的全部结构是怎样的。这就是音乐在" 时间" 上的形式-- 曲式。另一种结构是" 空间" 性的。音乐是不可见的,是纯属听觉的,这" 空间" 怎么来感受呢?实际上, 这是借用了视觉印象中的概念, 同时它也可以在乐谱上直观地看到。在听觉上,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 我们听到的音响有多少个层次, 这些层次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如你可以在几十秒之内(假如高度熟练的话, 只要几秒钟) 就能分辨出此时的音响是单一的旋律线条, 还是在旋律下方添加了和声背景的支撑, 或是有好几条不同的旋律交错、重叠……这种" 空间" 结构在音乐中也有个专门术语-- 织体。" 织体" 这个词翻译得很巧妙,它可以使我们产生形象化的联想。比如我们都穿的毛衣, 它的结构可以是紧密的、厚实的, 也可以是稀薄的、有露孔的。它可以是平平整整的, 也可以是有许多类似浮雕的凸起花纹的。在音乐中, 我们也有类似的写法, 如果您有机会打开一份管弦乐队的总谱( 总谱是作曲家写作管弦乐曲时用的一种记谱形式, 所有的乐器都写在上面, 与它不同的是分谱,那是每一种乐器自己的那一份乐谱,比如在管弦乐队中,小提琴手谱架上的谱子,只有属于他自己的音符, 而长笛或是定音鼓演奏什么, 这上面就没有。指挥用的则是包括一切的总谱了,因为他要掌握全局)的某一页,你可以一眼就看到,它是音响浓厚的,还是疏朗透明的。音响浓厚的, 肯定是谱纸上大多数甚至所有的声部都用音符填写得满满的, 而音响疏朗透明的呢, 则是只有少数几件乐器在演奏,大部分乐器则是" 休止" ,五线谱上很空。音乐的“空间”结构:织体让我们从听觉上来感受不同织体的特色。先请听一首古老的圣咏,这是至少一千五百年以前就普遍用于西方基督教会的一种音乐形式,在织体上属于最简单的一种,即只有一条旋律,而没有任何附加的和声伴奏或不同的旋律线条。虽然这里的演唱者不止一人, 但他们唱的是同一条旋律, 因此听上去是单线条的。这种音乐结构称作" 单声织体","声" 是指声部, 或者说是一个旋律线条,在英文里" 声部" 称作 voice 或者 voice part 。谱例一:圣咏《 Victimae Paschali Laudes 》单声织体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因为我们任何人只要张口唱歌,肯定是单旋律的。在人类音乐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就是这种简单的形式。西方的多声音乐产生于大约公元 9 世纪,从此便在多声写作技巧上下功夫研究, 出现了和声、复调技术。而中国的汉族音乐始终保持着单线条的美学特征,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基本上都是单声织体的,如《春江花月夜》, 其优美婉转的旋律可以由一个人从头至尾唱下来。又比如《二泉映月》, 可以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用一把二胡独奏。与单声织体相对应的概念是" 多声织体", 它是多个声部或多个旋律线条的同时叠置。比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