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urse Teaching Outline of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Ⅰ
课程编号:0002032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机械原理》,孙桓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打好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受到必要的严格的基本技能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平面二级机构的运动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传动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方法;了解其他常用机构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基本内容:
(1)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计算机构自由度;
(2)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重点:自由度计算;
难点:杆组划分。
基本内容:
(1)对二级机构的运动分析;
(2)瞬心法求机构速度;
重点:平面二级机构的运动分析;
难点:用扩大构件法求两物件重合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含机械效率及自锁)
基本内容:
(1)二级机构力分析方法,运动副摩擦力确定;
(2)瞬时机械效率及自锁的概念(效率判据);
重点难点:机构运动副摩擦力的确定。
基本内容:
刚性回转件静、动平衡原理及实验方法。
基本内容:
(1)建立单自由度机器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求解力为位置函数时的运动方程△;
(2)周期性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飞轮设计△。
基本内容:
(1)四杆机构基本形式、基本特性、演化及应用,根据连杆三位置、连架杆三位置及K值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2)四杆机构的应用;
重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难点:已知连架杆位置的机构设计。
基本内容:
(1)盘型凸轮轮廓设计及其基本尺寸确定;
(2)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其应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和自锁概念。
基本内容:
(1)平面齿轮机构的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基本参数尺寸计算;
(2)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传动,斜齿轮、锥齿轮及蜗杆机构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重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
难点:变位齿轮及其传动的设计计算。
基本内容:
、周转、组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
重点难点:组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基本内容:
万向节、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