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现代银行制度的实践与探索.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银行制度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0/5/1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银行制度的实践与探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银行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自2003年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先后成功完成了财务重组、创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上市等改革任务,由历史包袱沉重、管理相对落后的传统银行,逐步改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给大型银行带来巨大转变股份制改革最为值得称道的成果是建立了有利于银行长期发展的现代银行制度,实现了“三会一层”内部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在此基础上,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实现了巨大转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资本、风险、效率在相互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良性发展。股份制改革以前,大型国有银行由于缺乏有效的产权约束,经营效率普遍较低,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薄弱,财务包袱十分沉重。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公司治理的完善,大型银行积极转变经营方式,遵循国际国内监管规则,优化资本构成、严格控制风险,经营绩效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达到了12%以上,符合国际和国内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在1%左右,远低于国际大银行水平。经营效率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建设银行为例,10年前85%的账务性交易在网点柜面办理,只有15%的业务通过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办理,目前正好反过来,15%的账务性交易在柜面办理,85%通过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办理;过去10年间,柜面60%以上的事务性工作实现了后台工厂化操作,网点排队等候时间大幅缩短。经营信息实现了高标准的充分披露。股改上市以前,大型国有银行没有向市场公开披露信息的义务。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银行客户服务意识不足,风险内控有章不循,案件频发。随着大型银行在境内和香港两地上市,信息披露成为上市公司一项基本义务。银行普遍按高标准原则,通过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将经营情况和重大事项及时向投资者、市场以及社会公众公布,尤其是将资产质量、风险管理、内控体制作为信息披露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定期报告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公司透明度大幅提高。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建立了以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为手段的管理体系。大型国有银行的管理、考核传统上以规模和利润为基础,各级管理者有追求短期回报和规模最大化的倾向,与股东的目标不完全一致。股份制改革以来,大型银行先后引进了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业务发展方面,在兼顾规模、份额的同时,突出了经济增加值对业务的引导,将资本的约束显性化。绩效考核方面,形成了以经济资本分配和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考核体系,更加强化价值创造导向,资源配置优先向战略领域倾斜。风险控制方面,通过优化资本计量参数,运用内部评级系统开展风险监控,有效传导了内部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银行的经营管理真正体现了股东价值追求目标,管理层次得到有效提升。业务分析实现了由经验定性向基于定量的逻辑判断转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大型银行的客户细分能力不断加强,能够根据大、中、小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产品、渠道和解决方案。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型银行初步实现了客户、产品、渠道、机构等多维度的报告和核算体系,分析和决策的有效性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方面,大型银行经过多年数据收集和积累,已形成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