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36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doc

上传人:AIOPIO 2020/5/16 文件大小:3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说明:     1、本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得到深圳市、龙岗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重视,有关领导已经作出批示,指示要加深研究并尽快推进,并向省委省政府请示予以立项。     2、区委党校课题组于2009年下半年承接了龙岗区“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龙岗区区域合作战略研究》,在2009年年底形成了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构建深莞惠合作示范区”的构想,指出在深莞惠三市交接处的坪地街道、清溪镇、新圩镇,以深圳的高桥工业园作为核心启动区,三市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坪新清产业生态城区”(笔者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并提出“坪新清”构想,承担课题的部分撰写任务。前期课题成果另见本博客其它博文)。     3“坪新清产业生态城区”的构想得到龙岗区有关领导的肯定,受龙岗区发改局委托,课题组在地理范围、产业规划、合作机制、管理模式、利益机制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了具可行性、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形成了《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研究》,以下为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4、本报告为后期研究报告,珠三角区域合作、深莞惠合作尤其是坪新清三地合作的意义、路径和效果等,另有专文阐述,并已提交给龙岗区有关部门。                                     内容提要          深圳市坪地街道、惠州市新圩镇、东莞市清溪镇是深莞惠三市接壤的唯一地区,属于城市边缘、后发展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颁布实施和深莞惠合作的深入推进,使该区域的深度合作意义凸显。为实施《规划纲要》,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规划建设深莞惠‘城际高新技术产业带’,探索共建产业园区新模式”的战略要求,报告提出:以高桥工业园为核心区,启动坪新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突破行政、土地、财政、税收、社会管理的制约,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成为深莞惠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深莞惠经济社会一体化从设想到实践的战略性转变,为珠三角区域合作及一体化的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坪新清三地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合作前景广阔。规划中的示范区包括“一园六村”:高桥工业园、南坑村、红卫村、红田村、约场村、东风村、铁场村,,其中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示范区定位为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区、低碳新兴产业聚集区、高科技产业服务创新中心,设四大功能区,即创智中心区、高端制造区、生态景观区、生活配套区,预计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税收150亿元,地区人口20万人。     报告提出两种合作的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委托管理模式。     股份合作模式。深莞惠三市成立合作开发协调小组,挂靠三市市长联席会议。龙岗、惠阳、清溪成立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作为合作开发的最高决策机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成立管理委员会,人员主要由龙岗区派出,三地授予管委会一定的政府职能,承担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龙岗、新圩、清溪按照商定比例出资成立股份开发公司,初期与管委会合署办公。股份开发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开发、土地经营、招商引资、经营管理等工作。股本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经费,不足部分主要通过市场融资解决。土地管理遵循属地原则。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合作园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列入各自行政区域的经济总量,在广东省的GDP统计中剔除重复计算部分。建立土地共同收益机制。税收收入按照三方股本比例或商定办法分成。     委托管理模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龙岗独自成立园区管委会(股份开发公司),全权负责托管园区总体发展定位、产业选择、招商引资、土地管理、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社会管理。新圩镇及清溪镇将托管给管委会(股份开发公司)开发建设。委托管理年限宜长不宜短,原则上应至少50年。土地所有权、办理产权证遵循属地原则。托管园区内土地增值收益的50%归属地政府,50%归管委会(股份开发公司),用于托管园区滚动开发建设。托管园区产生的税收按商定办法分成。目录 一、坪地、新圩、清溪的基本情况................................................二、规划范围..................................................................三、必要性和可行性............................................................四、基本构想..................................................................五、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