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pb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pb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5/17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b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道路与铁路交叉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道路与铁路交叉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调整时,应报有关部门确定。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设置条件如下:   一、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铁路交叉,当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而封闭道口累计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三、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四、行驶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道路与铁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   五、中、小城市被铁路分割,道口交通量虽较小,但考虑城市整体需要,可设置一、二处立体交叉。   六、地形条件不利,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道路与铁路交叉,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但非机动车交通量与人流量较大时,可设置人行立体交叉或非机动车与行人合用立体交叉。   道路与铁路交叉宜采用正交,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               第二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道路线形应为直线。直线段从最外侧钢轨外缘算起应大于或等于30m。道路平面交叉口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无栏木设施铁路道口,停止线位置距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5m。   道口位置不应设在铁路道岔处或站场范围内,也不宜设在道路与铁路通视条件不符合行车安全要求路段上。   道口两侧应设置平台。自最外侧钢轨外缘到最近竖曲线切点间平台长度规定如下:   通行铰接车与拖挂车道口应大于或等于20m;通行普通汽车道口应大于或等于16m。   %。   连接道口平台两端道路纵坡度,%,%;机动车车行道应小于或等于5%。。   道口处有两股或两股以上铁路,不宜有轨面标高差。困难时两线轨面标高差应小于或等于10cm。线间距大于5m并肩道口中相邻两线轨面标高差按道路纵坡度小于或等于3%控制。   道口宽度不应小于相交道路路面与人行道宽度之与。困难条件下可按人流量大小确定人行道宽度,。   利用边沟排水道路,道口宽度应与道路路基同宽。   道口宽度超过20m,不能采用标准栏木时,应与铁路部门协商处理。有困难时可局部变更道路横断面型式以增加栏木支撑点,但不可压缩各种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断面变更处两端应按规定设过渡段。   道口铺面应选用坚固耐用、平整、稳定且易于翻修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或料石等。   无人看守或末设置自动信号道口,在距道口停止线相当于该路停车视距,并不小于50m处,,。               第三节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型式主要有道路上跨或下穿两种。   立体交叉位置与型式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并考虑道路与铁路等级及性质、交通量、交通组成、地形、地下设施、铁路行车了望条件、地质、水文、环境要求、城市景观、施工管理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按照具体情况也可采用机动车车行道上跨铁路、非机动车车行道下穿铁路相组合立体交叉型式。   立体交叉干道与引道平面线形设计见第五章。   引道范围内不应设平面交叉口。引道以外设平面交叉口时,应有大于或等于50m平面交叉口缓坡段,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   。   道路上跨铁路时,立体交叉桥桥面车行道宽度不应减窄,桥上人行道宽度可根据人流量计算确定,。引道部分应设置过渡段。。   道路上跨铁路时,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规定。道路下穿铁路时,。第八章路基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