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走近白居易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晚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世称“刘白”。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长篇叙事诗,代表他的最高成就。*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解题:《秦中吟·轻肥》《轻肥》:“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华的生活。是《秦中吟》第七首,诗题一作《江南旱》。《秦中吟》: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白居易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创作背景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四年,江南大旱,民间出现人吃人的现状宴会前:谁“乘肥马,衣轻裘”?“乘肥马,衣轻裘”去哪?以怎样的神态去?宴会中:宴会的情景怎么样?宴会后:他们的状态怎么样?学习提示:思考: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的形象。“满”、“照”、“皆”、“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