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doc

格式:doc   大小:24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doc

上传人:江湖故人 2020/5/19 文件大小:2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TO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倾销、补贴或过激增长等给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救济的措施。措施与程序大背景:世贸组织(WTO)的贸易救济目的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纠正企业的价格歧视以及由于政府或公共机构的补贴而使其出口产品获得的不公平竞争优势。WTO成员方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均要经过立案调查,所采取的措施均包括征收特别关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还可以实施价格承诺。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美贸易摩擦是在世贸组织贸易救济的框架下开展的,美国根据自身政治与法律的特点,与贸易救济的框架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总而言之,贸易救济是世贸组织允许的行为,在2018年之前,有很多发生在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例,一般情况下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行业,如美国对中国太阳能设备行业,再如对多晶硅行业的措施,美国、欧盟都曾采取过相应的措施。对不同企业的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加征关税的幅度都是一样的,即所谓的特别关税。WTO规则下反倾销手段的运用2018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12和第13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倾销、补贴调查期为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调查结果: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中国从2月开始采取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类似上图这样的案例,是世贸组织的成员都在使用的一种方法,有一定特别程序与技术标准,并不是能随意对某一个国家的任意行业开展无差别的加征关税。1010中美贸易争端的宏观背景与意见分歧*数据来源:公开数据,德勤研究10上图,从1995年到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与自美进口这两条线,可看出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幅远高于自美进口。当然,中美贸易争端的素背后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因素,网络上各个角度的专家解析文章颇多,铂略在此不作过多阐述。美方也看到这一现状,认为中国对美出口太多,自美进口太少,因此出现分歧争端。中美双方主要意见分歧——“公平性”美方认为*中美贸易并不平等*中国存在补贴国企的行为*知识产权问题中方认为*中国已努力修复贸易失衡关系,包括减小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和开放国内市场*由于供应链和缺乏知识产权,中国获益甚少*美国限制对华出口技术美方认为中美贸易并不平等,中国存在补贴过期的行为,站在美国的角度,认为国企是一种公共机构,或者说就是政府本身,国企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补贴国企会影响市场的公平贸易。10中方则认为,中美贸易的现状,是过去几十年时间发展后正常客观情况的反应,并且中国对此已经做出努力,比如修复贸易失衡关系,减少贸易顺差,开放国内市场等。而且,由于国际供应链安排以及缺乏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实际从出口获益甚少,比如美国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置公司,之后美国在计算中国对出口时,将数据算作中方的数据,而中方认为最终获益者实际是美国企业,中美合作关系紧密,不能单纯依据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数据,武断判定哪国获益更多。对于美方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