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89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20/5/19 文件大小:8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1章声第2章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第四章和第五章电与电路、(u)像距(v)像的情况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找焦距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不成像探照灯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111uvf(1)电路图与实物图之间的转化①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并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先完成一条通路的连接,再找出各支路的分支点,将各支点连接到干路上。②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并联电路:先确定各支路的分支点,并画出干路部分的电路,然后依次补上各支路。(2)电路设计:①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用串联电路;多个条件中满足一个即可,用并联电路。总之,串时缺一不可,并时有一即可。(1)电流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见的还有毫安(mA)、微安(μA)等。②巧用局部短路设计电路:局部短路就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那么根据1A=103mA=106μA并联分流的特点,电流大部分经过导线,只有很少部分经过用电器,这就叫局部短路。(2)电压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见的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1V=1000mV(3)电路元件符号(3)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正确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连接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和电流表。读数:选用0~,示数=×小格数;选用0~3A量程,示数=×小格数(4)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正确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并联;②连接电压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读数:选用0~3V量程,示数=×小格数;选用0~15V量程,示数=×小格数(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区别3.电流表电压表异符号连接方式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程0~~3A0~3V和0~;每小格(分度值),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或导线很大相当于断路同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1)特殊测量电阻的方法①伏阻法:闭合开关,滑动滑片P至一适当位置,记录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1)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见的还有千欧(kΩ),兆欧(MΩ)U和U表达式:Rx=UUR01MΩ=1000kΩ1kΩ=1000Ω(2)电阻公式:R=rLSρ——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L——导体长度S——导体横截面积②安阻法:闭合开关,滑动滑片P至一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表达式:Rx=II21R0增大时,总电阻变大。=+====(2)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特点I=I1=I2I=I1+I2电压特点U=U1+U2U=U1=U2电阻特点R=R1+R2111R1R2RR1R2R1+R2电压分配规律(分压定律):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U1R1U1R1U2R2UR电流分配规律(分流定律):并联电路电流和电阻成反比I1R2I1RI2R1IR1(1)n个相同的电阻R1串联;总电阻R=nR1(2)串联后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分电阻中最大的一个。(3)两个电阻R1、R2串联,任一分电阻增大,总电阻变大。R1(1)n个相同的电阻R1并联;总电阻R=n(2)并联后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分电阻中最小的一个。(3)两个电阻R1、R2并联,当R1不变,R2::呆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