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国霞穿越 2020/5/20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送审稿)“十二五”期间,是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提升城市配套能力,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融入大局,科学定位,主动作为,务实推进,积极为全市产业发展多尽义务,多做贡献,在泉州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担负起引领、服务、示范、试验作用。第一节发展现状与成就“十一五”期间,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局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两个先行区”的工作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两个加快”的战略部署,以创业者需求和企业发展为导向,精心搭建创业支持平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后劲足的明星企业和优质项目在区内迅速聚集。目前,开发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4项,“国家免检产品”9项,“国家出口免验产品”2项,“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名牌产品”2项,“福建著名商标”32件,“福建名牌产品”30项,“泉州市知名商标”22件。%。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已被批准确认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技术创新型企业34家(其中10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全区企业申报专利总数达到585件,其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个,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973计划1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5项。全区已建立国家级行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级行业技术中心3家。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个。三、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壮大2010年,,比增23%,%;,%,比增24%,。四、城市建设获得显著进展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通信、供水、供电、排污、排水、宽带网、有线电视等8个网络建设。开发区还通过创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有序化、人性化”工程,不断提升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2010年,,。五、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推进开发区作为泉州市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的标杆效应不断凸显。如推行“一路通”、“一站式”服务体系,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和“马上办”办公室,承担、代理企业筹建、生产中所需一系列服务项目;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登记“一审一核”、“直接登记”、“先照后证,告知承诺”等创新体制,变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使行政审批更科学、更到位。第二节发展形势与问题一、发展形势进入“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的挑战越发增大。从国际宏观态势分析,2010年以来由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性流动性泛滥,这种流动性泛滥使得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资产市场风险不断增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由此进入所谓“高汇率、高物价”时代,此种情形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走势。具体到开发区而言,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驱动和外向型驱动的增长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大了开发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压力。从国内周边地区发展态势分析,作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的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已成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和接受台湾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对不断深化交流的泉(州)台(湾)产业合作产生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境以及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的获批,厦门经济特区不仅在地域上与泉州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得以在更大发展空间上优化重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加之开发区与邻近的鲤城、晋江、石狮、南安等地长期存在的同质化低水平价格竞争,开发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更为严峻。周边态势的新变化对开发区发展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应加快转型升级,即必须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延伸,率先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突围”,在高起点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