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学信息简报第76期数学学院信息工作小组编2012年5月20日编者按:《数学信息简报》于2009年创办,本刊以国内外各大媒体网站为主要信息来源摘取有关数学学科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网络信息,采取定期出刊和专题分析解读相结合的方式,为院(所、中心)领导了解数学学科网络舆情信息提供服务。本期导读:华裔数学家有望破解世纪难题上海数学中心昨在复旦奠基装卸工计算世界数学难题30年华裔数学家有望破解世纪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而它还有一个被称作“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姐妹版本。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有望最终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1742年,哥德巴赫在写给另一位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一个数学猜想,这个猜想可用现代数学语言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3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提出另一个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如8=5+3。我们今天常见的“哥德巴赫猜想”陈述主要是后者,它也被称作“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从这个猜想又可推出:任一大于5的奇数都可写成3个质数之和,也就是所谓的“弱哥德巴赫猜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证明“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突破,他在一篇论文中证明,可以将奇数写成5个质数之和。这篇论文已提交学术刊物,处于审稿进程之中。《自然》援引陶哲轩的话说,有望将所需质数的数目降至3个,从而证明“弱哥德巴赫猜想”。他还表示,“弱哥德巴赫猜想”与“强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还是要容易得多,要证明“强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们仍要面对巨大的困难。 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的陶哲轩,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他从小喜欢数学,21岁就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24岁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2006年,31岁的他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上海数学中心昨在复旦奠基上海数学中心昨天下午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奠基,数学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数学中心将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吸引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上海数学中心的成立缘于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复旦大学谷超豪教授给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封信。2010年3月,谷超豪先生写信表示,从国家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战略和世界科技竞争的高度出发,提议大力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并提议依托复旦大学建设“南方数学中心”。对谷先生的信件,胡锦涛十分重视,并做出了重要批示。此后,上海数学中心的筹建提上了议事日程。谷超豪教授的信中表示,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金融、生物医学、信息科学和许多重要的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世界发达国家都把保持数学方面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目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中两次特别指出数学和科学的重要性,大力支持数学研究是确保国家科技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数学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需要数学的支撑,建议中央和上海市支持建立一个以上海为基地、联动周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