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学辅导资料一主题:第 1章第 1、2、3、4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时间:2012 年3月30日- 4月8日内容: 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 1章绪论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经济学相关基本知识的理解。主要内容梳理 1. 经济学的定义(1 )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下,人和社会对稀缺资源的不同用途进行选择,以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的科学五个关键词: 1 )前提:资源稀缺性 2 )对象:选择行为 3 )目标: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 4)环境:经济制度 5)性质:科学。例: 汽车与巧克力的矛盾可能性巧克力(万吨) 汽车(千辆) A015 B114 C212 D39 E45 F50 假设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物品:汽车与巧克力,如果只生产汽车则可生产 15 千辆,如果只生产巧克力则可生产 5 万吨。其余的情况见上表所示。将这些所有的可能性连成曲线(如下图) 。就绘制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即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这两种产品组合的所有可能性。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资源稀缺性(Scarcity) 经济资源的种类: 稀缺性资源数量的有限性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在短期内,社会能够生产的汽车和巧克力是一定的;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社会希望生产尽可能多的汽车或巧克力稀缺性是普遍存在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如果资源是无限丰富的,社会所有成员都可以各取所需,随时随地满足各种需要,经济学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不同的使用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1) 微观经济学定义: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家庭( household ):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出售生产要素、购买商品。厂商( firm)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购买生产要素,出售商品。研究目的:资源有效配置理论核心: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 )市场出清: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调整,使得市场实现供求均衡。 2 )完全理性:消费者和厂商自觉地按照最优化原则行事, 既将最优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优化。 3)完全信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 宏观经济学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研究对象:国民经济整体研究目的:资源充分利用理论核心: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理论、通货膨胀、失业、宏观经济政策。(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 在假定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达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实现充分利用。 “经济学”的出现: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编写了《经济学》一书。“经济学”作为专有名词,开始出现在人类的言谈和文字中; Economics 来自希腊文 oikonomos ,oikos 意为家庭, nomos 意为管理;在整个中世纪,经济学是一门个别家庭和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