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1、计算机机房由计算机操作员专人负责管理,非计算机操作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机房。2、机房计算机由操作员专人操作,严禁其他人员使用。3、机房必须保持清洁,禁止抽烟,室内温度保持恒温,室内电源及电源插座必须有保险,不能随意乱拉乱扯电线、电话线、网线。4、下班前必须进行室内整理,卫生清洁,并切断电源,做好防火、防盗等有关安全防范措施。5、机房(工作台)不得携入易燃、易爆物品6、机房不准吃饭、吃零食或进行其他有害、污损电脑的行为。计算机操作员管理工作制度1、计算机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有高度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2、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实录入和准确变更计划生育信息。3、坚持定期检查杀毒,每周必须用最新升级的杀毒软件杀病毒一次。4、严禁使用外来软盘、光盘及其他存储设备,确需使用的,必须查杀病毒再上机使用。5、禁止在计算机上按装游戏或股票等与业务无关的软件。6、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和《操作员上机工作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次上机工作情况,做到事事有记录。7、除技术人员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安装、删除软件和更改计算机配置。8、计算机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反馈,及时提供各种服务信息。计算机信息变动制度1、变动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及时,严禁迟报、虚报、篡改、编造数据报表等违法现象发生,一经发现依法追究责任。2、人口及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必须以报告单为准,生育证发放以生育证批复为准,已婚育龄妇女保健及单月康检情况以实际工作记录为准,人口迁移变动以相关证明为准。3、县计生委统计股负责乡级上报数据、报表的质量检查。乡级负责村级上报数据、报告单、变动信息的质量把关。4、县级对报表质量审核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两级上报数据、报表进行质量检查,注重准确性。5、乡级通过核实反馈等方法对村上报数据、报告单、变动信息进行质量检查,注重真实性。计算机操作员工作职责1、负责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2、建立育龄妇女个人档卡,保证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情况真实。3、及时准确做好信息的收集、录入、传递、存储、备份工作。4、及时准确地编制乡、村计划生育年、月信息报告单和调度表。5、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期限,及时准确地编制统计年度、季度、月报表。6、负责保管计算机室信息资料,建立档案,未经分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借出或查阅。信息网络管理及应用制度1、保证信息准确性。输入计算机的信息要保证真实准确,实事求是。2、保证信息时效性。要及时录入、更新、上传、下达信息,保证信息使用及时。3、保证数据库完整性。人口及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个案信息必须完整,子数据库个案信息必须齐全。(能全面反映本单位的基本情况)4、保证数据库实用性。各级数据库,各个数据库要立足于应用,应用于分析、指导和决策。5、保证信息网络安全性。操作员登录密码随时更换,乡镇密码不得随意告诉其他人员。6、保证信息网络管理规范性。操作要规范,用语要文明,网络要畅通,传输要及时,应用要普及。信息反馈制度1、村级变动信息每月2日前反馈到乡计生办,以便核对。2、所有反馈信息必须认真核对,如有错误及时上报校正,保证数据库的准确性。3、所有反馈到计生办和技术所的信息必须如实进行分项疏理,充实、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搞好优质服务。信息安全及传输制度实行数据备份制。为保证数据质量安全,以防数据毁坏和丢失,各项数据应必需进行严格备份。为计算机设定安全口令。3、定时为计算机升级并打上最新补定。4、为保证信息安全,计算机必需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定期杀毒。5、应提高警惕,防止和打击窃取、泄漏、私自修改计算机重要信息,破坏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正常运行的违法犯罪行为。6、对重要的资料档案要妥善保管,以防丢失泄密。废弃的打印纸及磁介质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毁。工作日志制度1、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2、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负责人报告。3、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4、系统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5、工作日志登记不准有断面、撕面现象。6、操作员上下班必须填写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当天的工作情况,做到事事有记录。7、每月底将工作日志交分管领导审阅备案。8、操作记录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数据质量检查考核制度1、每半年对数据录入质量检查一次,主要检查基础信息录入准确率。切实把好信息登记关、录入关、检测关和变更关。2、每季度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微机报表、报告单质量评估一次,核实统计数据准确率。3、抽样调查结果与微机信息进行核实、评估微机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