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论文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 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初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 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 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 日本是经济大国, 资源小国, 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 加上国际局势动荡, 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 日本需要分散原料, 燃料的供应, 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它既无法同美, 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 也无法与英法相比, 因此, 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 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 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 积极参与, 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二. 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 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 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 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 正常的, 发展是顺利的, 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政治上, 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经济上, 大多是业务问题: 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 在契约的观念, 市场开放程度, 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 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 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 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 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 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1. 史教科书事件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 近些年来, 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篡改侵华史, 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否定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 而且关系到中日友好合作的前途, 因此, 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用确凿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对待过去那段历史, 这是中日关系中重大原则问题, 但令人遗憾的是, 日本有关方面在这次教科书上始终未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2.“满洲建国之碑“事件 3. 关于日台关系的问题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是中日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认为日本政府应该遵循《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早已确认的根本原则, 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行经. 日本利用其企业的雄厚资金和技术力量, 深入台湾各个主要领域, 实行大规模合作和兼并, 并逐步增强日本企业对台湾的经济控制, 日台之间经济, 政治关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