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复学工作指南一、建立复学工作体系1・加强复学组织领导。成立园长任组长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复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园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园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复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有多园区办学的,各园区还须指定防控工作直接责任人。2・建立工作联系网络。建立幼儿园、班级、老师、家长四级复学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幼儿健康状况。3・完善复学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复学工作相关方案和制度,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园工作方案;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幼儿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复学工作方案要围绕错峰上学、校门值守、校园消毒、晨午检落实、教室寝室管理、食堂管理和就餐安排、园区划区划片管理、可疑病人处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排查、防控物资采购、上好复学第一课、保障信息畅通、校建等外来人员管理等方面详细制定具体措施。4・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各幼儿园要加强与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取得专业技术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5・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明确疫情信息统一汇总及报告人,及时按要求向上级及有关单位报送信息。二、夯实复学工作举措(一)复学前1・加强防控宣传引导。各幼儿园要通过微信、短信、QQ、抖音等平台,文字、图案、音频等形式,对师生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动员师生和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各项防控措施,引导师生和家长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外出,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互相串门、不走亲访友、不聚会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2・建立健康监測机制。对本园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1)与湖北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有关联的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详细情况;(2)每一名确诊、疑似、核酸检测呈阳性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康复情况;⑶指定地点隔离、居家隔离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隔离情况;⑷每位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返校前14天身体健康状况;(5)每位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疫期外出、主要活动区域情况;⑹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师生(含后勤服务人员)情况。“一人一案”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凡是外出或外地返渝的教职员工和幼儿、复学前14天有发热、乏力、咳嗽等可疑症状的师生,必须严格居家或指定地点隔离14天,无异常方可正常返校,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师生不得上班、上学。复学前14内从外地返渝幼儿要求家长详细记录返程途中乘坐交通工具的车次(航班)和座位号,出租车(公交车)车牌号,留存备查。3・教会幼儿讲究卫生。幼儿应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档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居家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4・开展防控技能培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含后勤服务人员)开展防控预案、措施、制度、知识、技能培训。5・做好园区全面消毒。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教室、食堂、洗手间、游乐区、空调等重点区域、室内外场所、重点设施设备提前杀菌消毒和通风换气,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等工作,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在校门口铺设脚踏式消毒毯(含84消毒液)。复学前一天,全面检查防疫工作部署到位情况,再次进行园区环境、设施设备消毒,做好复学准备。消毒人员要加强手部清洗和消毒意识,消毒时必须穿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橡胶(或丁臆)手套。6・设立临时观察场所。在卫生保健室附近设置相对独立的临时观察室,在每个园门口设立临时停留点,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并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联系,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确保突发情况应对联络畅通。7・配齐疫情防控物资。复学前按规范配齐配足测温仪、消毒用喷雾器、消毒液、一次性口罩等防控物资,确保满足复学需求;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合理配置带盖垃圾桶收集废弃口罩。8・做好食堂安全监管。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全面清理食堂环境卫生,确保不留死角;全面清理食堂物资,确保不使用霉变过期原料调料;全面清洁食堂设施设备,确保能够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