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酬定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思, 1957 年生于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农民日报》、《桥》等报章杂志的记者及编辑, 目前为杂志《炎黄春秋》的执行主编。作品广泛见于网络及各类报章杂志。吴思在文革末期时曾经下乡,于人民公社中担任生产队长,因此对于中国农民的苦境与农村问题有颇深的体会。长期关注中国农业领域,使吴思完成了《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这本书;亲身接触社会基层百姓的体验和心得,也让他日后谈到中国农民的心态和利害逻辑时,特别显得入木三分。 1996 年后吴思开始较有系统地读史、论史, 2001 年出版的《潜规则》为其第一本历史论着。“潜规则”指的是中国官场里一套潜藏在明文规定背后没有明说、却又支配事务运行的规矩。吴思以明清历史为题材,阐释了中国官场贪官得势的根本原因。丰富的历史资料、流畅平易的叙事手法,使得这本书不仅雅俗共赏,也是知识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大众读物。此书在大陆出版后广受各界瞩目,长居畅销书排行榜,被誉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来极富创见的历史著作。台湾在 2002 年九月出版繁体字版, 其中增添了一些大陆版没有的章节。随着本书在两岸三地热卖,吴思发明的“潜规则”一词也广泛地流传在各行各业,而这种观念更成为解读中国历史、了解华人社会文化面貌的一把钥匙。《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上的生存游戏》是吴思 2003 年的最新作品, 这本书延续了他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血酬”一词同样是吴思的新发明, 指称那些“用命换来的收入”, 或是“为保存生命愿意付出的花费”。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吴思善于在叙述故事的过程里,巧妙地安插进说明以及学术见解,这样的作法,使得他的作品本本可读性都很高,而读者也往往在阅读的过程中,无形地充实了自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理解。------------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述,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 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目录------------ 目录自序………………………………………………… 1 正编 1 、匪变:血酬定律及其推想…………………… 3 2 、命价考略……………………………………… 19 3 、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切换的秘密……………… 46 4 、刘瑾潜流……………………………………… 54 5 、县官的隐身份………………………………… 84 6 、灰牢考略……………………………………… 98 7 、庶人用暗器………………………………… 119 8 、出售英雄…………………………………… 123 9 、硬伙企业…………………………………… 141 10 、洋旗的价值………………………………… 153 11 、地霸发迹的历程…………………………… 172 12 、我认出了一个小物种……………………… 190 13 、白员的胜局………………………………… 199 14 、金庸给我们编了什么梦…………………… 225 杂编 1、《万历十五年》没说透(访谈) ………………… 233 2 、潜规则的定义………………………………… 239 3 、废渠的事理…………………………………… 241 4 、雁户:基本故事和变型故事………………… 256 5 、老虎为什么不长翅膀(寓言) ………………… 264 后记: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69 ------------ 关于这本书------------ 自序一、关于这本书在我的上一部书里,我描述了造就潜规则的力量,那是一种低成本伤害能力,在官吏手里就是合法伤害权。后来,我继续追寻这种能力的踪迹,追究隐藏在各种规则深处的规则。在追究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前人未曾命名的事物,草拟了一些名称,如灰牢、白员、隐身份、刘瑾潜流等等,并写了专门的介绍文章。在这轮追究的最后阶段,我碰到了更深层的规则,决定规则的规则。本书最后完成的几篇文章,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