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引子:对抗和争斗许多历史学家认为, 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 是从公元 1500 年前后开始的。因为在那以前,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局部地接触和交往, 没有人知道完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1500 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下,郑和船队的最后一次远航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 对于本国辽阔疆域以外的世界,中国人并没有太多好奇。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与欧、亚、非大陆都有贸易往来,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印度洋上。美洲的文明与其他大洲之间横隔着两个大洋,相互之间毫无往来。欧洲也是相对孤立和封闭的,除了阿拉伯商人带来的东方的讯息,欧洲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来自神话和幻想。但是就在 1500 年前后,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开始显露出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地方。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兴起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的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这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由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的, 它们也由此在 16 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代世界性大国。瓜分一开始是两个国家的争抢。他们争抢的是海洋的权利。这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的狂潮,在竞争中扩张,在竞争中合并,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引起连锁反应,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 《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沿子午线瓜分世界。托尔德西拉斯,距今天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西北 150 公里的一个小镇。今天的小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 但是它在世界历史上却是大名鼎鼎。 1494 年6月7日, 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里签署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这是一个今天看起来非常奇怪的条约。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佛得角以西 2056 公里或者西经 48 度到 49 度之间,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分界线以西的地区, 专有权归西班牙, 葡萄牙的远征考察活动只能在分界线以东进行。两国都不得占领已经归属基督教统治者所有的任何领土。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个由两个国家瓜分世界的条约。显然,这是一个最终的妥协方案,在这个方案之前,在大西洋上的一系列海上争夺和宫廷里的折冲樽俎就已经开始了。早在 1481 年,罗马教皇批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阿尔卡索瓦斯条约》。在罗马教皇的训谕中,教皇保证葡萄牙国王的主权要求,它囊括“加那利群岛以南和几内亚西面及其附近将要找到的或取得的一切岛屿”。这位前任教皇的训谕明确巩固了葡萄牙这个海洋探险先行国的权益。但是在 1493 年, 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西班牙从中横生枝节, 早先的教皇训谕被改变了。就在哥伦布首航发现美洲, 返回欧洲大陆, 即将到达巴塞罗那的 1493 年4 月中旬, 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收到他们驻葡萄牙大使的报告,这份报告让他们紧张万分,他们也许对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国际反响没有考虑过太多。因为这个时候,海上强国葡萄牙的国王若昂二世已经装备好一支船队,准备到哥伦布新发现的地区去探险。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意识到必须采取外交措施获得新发现地区的独占权。当时的欧洲国际公法规定,教皇有权确定不属于基督教皇的任何土地的世俗主权归属。而此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是一个西班牙人。他获选教皇以及早年获得的许多特权,都是由于西班牙国王和女王的影响。当西班牙双王提出这一要求后, 亚历山大六世公然站在了西班牙一边。 1493 年5月3日, 教皇发布第一道训谕, 宣称:“鉴于忏悔者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已经航行将近印度, 并已发现远处一些岛屿,甚至一些迄今别人从未发现过的陆地。那里居住着许多和平生活的人民。他们不穿衣服、不吃肉,有意信奉基督教。兹确认,凡是经卡斯蒂利亚双王及其继承人所派使节发现的每一处岛屿和陆地,如果从未属教皇管辖,就归该国王及其继承人行使充分权利。”这道训谕虽然明确承认了西班牙能够对古巴、伊斯帕尼奥拉群岛(今天的海地)和巴哈马群岛行使主权,但是对新发现地方的处理办法不能让西班牙满意。西班牙驻罗马大使警告了教皇。于是教皇又颁布了两道倒填日子的训谕。确认从南极到北极,“从众所周知的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中的任何地点以西及以南一百里格为界。”在这条界线以西将要发现之地,凡不属于基督教的君主所有者,均属卡斯蒂利亚。在巴塞罗那, 葡萄牙大使看过这两道训谕后认为, 教皇的这个训谕不能让他们感到满意, 因为葡萄牙国王的希望是在这条分界线和非洲之间发现更富饶的土地和大陆。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找来哥伦布,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必要的意见,为西班牙获得更大的权益。哥伦布的建议是那样野心勃勃,虽然没有任何遗留的文字,但是教皇颁布的第四道训谕中却明显带着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式。他确认西班牙无论在向西或向南航海或旅行中, 无论他们在东方地区、西方地区, 或在西、葡分界线上以及在印度发现的陆地, 都归西班牙所有。第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