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8~2015 )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疾病状态下的器官、组织及细胞的改变。它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及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七个二级学科。北华大学基础医学学科始建于 1958 年,共有四个基础医学二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前拥有 3 个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 4个北华大学重点学科, 3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承担7个本科专业、6个研究生专业及临床专业留学生的教学科研任务。为了适应现代化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国家、吉林省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和北华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 特制定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本学科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水平 具有一支结构合理, 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现有人员72 人, 其中教授 19人、副教授 18人(含高级实验师) 、讲师 26 人(含实验师) 、助教 9人; 博士 10 人,硕士 28人( 含在读博士 10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率为71%。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队伍中有北华大学教学名师 2人,学科带头人 8人,中青年骨干教师 13名,硕士生导师 18名。见表 1和表 2 表1基础医学学科各方向主要学术骨干信息序号方向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 46教授博士 40教授博士 49教授学士(在博) 52教授博士 40教授博士 2 43教授硕士 43教授博士 43教授博士 44教授硕士 10李薇女 47教授硕士 11陈曦女 40副教授博士 12张逢春女 45教授硕士(在博) 13宋玉国男 46教授硕士 14免疫学艾金霞女 39副教授硕士 15张适男 37副教授博士 16李坚男 45副教授学士 17何欣男 51教授学士 18潘安娜女 52教授学士 19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张忠芳女 44教授博士 20曲娴女 44教授硕士 21温玉新男 40副教授硕士表2基础医学学科学术队伍结构结构类别人数比例(%)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19 18 269 年龄结构 51~ 60 41~ 50 31~ 40 ≤ 30 7 23 348 学历结构博士硕士 10 28 学科基础扎实,研究方向稳定,科研成绩突出基础医学现有 3 个二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个校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本学科 1973年开始本科教育, 198 5 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科紧跟本领域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形势,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凝练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3 (1)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如“柴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均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柴胡对肿瘤细胞多药逆转作用研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目前该研究方向已完成 3 项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课题,发表 2篇被SCI 收录的论文;在研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以多胺为靶向载体的给药系统的合成与构效研究”和4项省科技厅、卫生厅课题。(2)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方法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如06年完成“肠出血性和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4HPR 和维生素 A 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诱导该细胞凋亡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该研究方向已完成 2 项省科技厅课题,发表 1 篇被 SCI 收录的论文;在研 1 项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抗生素在儿科使用状况和细菌耐药性检测的研究”和4项省科技厅、卫生厅课题。(3)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研究目前已完成 2 项省科技厅课题,发表 5篇被 SCI 收录的论文,出版《糖尿病性心肌病》专著 1 部;在研 6 项省科技厅、卫生厅及省教育厅课题。(4)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目前已完成 2 项省科技厅课题,其中“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研 1 项教育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5A S水平对干扰素治疗指导作用的研究”课题和6项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