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管理专业论文乡镇企业管理专业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的实体经济,由于全球贸易量骤减,流动性紧缩,直接导致国内众多的物流企业面临生存危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民营物流公司输送人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要面对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8年9月卷全球,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大幅度波及,进出口贸易量锐减。许多出口型企业面对外需急剧减少的局面,纷纷裁员、减薪,勉强维持经营,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给主要面向民营企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也深受就业市场的影响。2009年,由于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效果显现,国家宏观经济企稳,企业资金流动性压力减轻,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趋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获得了可喜的就业机遇。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2009届毕业生共有106人,截至2009年12月12日,已经顺利就业的有103人(含专升本3人),%。为了准确了解本届毕业生的动向,以便改进教学计划,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笔者拟从毕业生就业行业、企业类型、就业地区等方面加以分析。
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除有3人成功升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外,其他100人成功就业。私人企业吸纳的毕业生最多,共有53人,%;其次是有限公司,吸纳毕业生26人,%。其他类型的企业吸纳的毕业生较少,国有企业有3人,%,外资企业有8人,%,国家机关有3人,%,事业单位有2人,%,合资企业有3人,%,股份公司有2人,%。
以上数据反映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是民营或私营企业,因为这类企业门槛低,而且急需各类人才,所给待遇适中。但是这类企业容易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倒闭的现实中可见一斑。其他类型的企业比照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吸纳毕业生的人数普遍偏少,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一般偏向于录用本科生,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用人挑剔,只有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或能力才能被录用。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
对毕业生就业所属的行业加以分析,在生产制造业工作的有54人,占毕业生总数一半以上,分布于家电、鞋帽、纺织、电脑等制造企业。从事服务业的有24人,分布于餐饮、酒店、旅游、咨询等企业。物流业从业人员有16人,分布于各类物流公司、船舶公司、货代公司、报关公司等。其他在教育业、金融业、国家机关工作的人数有限。
数据分析显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生产制造企业谋求岗位,这与我国是一个生产制造大国有关,而且很多制造企业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尤为明显,因此,此类企业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跟单、客服、统计、品检等。广东省服务业发达,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很多,如餐饮、娱乐、旅游等。在物流业就业的只有16人,与物流业宏观环境不景气有关。另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学校引导2009届毕业生,不要将求职意向仅仅局限于物流业,应该广拓就业渠道,积极就业,因此,比照往届毕业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