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南京红色之旅.doc

格式:doc   大小:26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京红色之旅.doc

上传人:wdwd123321123 2020/5/24 文件大小:2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京红色之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设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参观完中山陵景区,让人处处感受到“三民主义”的影响。 走近中山陵,我们首先来到陵墓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面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导游手指石牌坊上面左方的一处断痕向我们介绍说:当时在修建时,由于工匠中午喝了酒,结果把尺寸搞错了发生了事故。本来蒋介石下令要杀这个工匠,但别人都劝蒋介石说这与石碑上的“博爱”两字不相符合,结果这两字就保住了工匠的性命。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在石阶的中间,还放置着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军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特别奇特的是,这些石阶从下向上看只见石阶和牌楼,而站在上面向下看,却是一块块大的平台,根本看不见台阶。据说这也体现了一种“平等”的理念。 再向前走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向前走为石碑亭,一块高约9米的碑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走进祭堂,这里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楼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刻的“民族、民权、民生”几个大字非常醒目。看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今天还感到十分亲切:民族的团结和平等,民权的尊重和体现,民生的改善和关注,这些不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努力解决的吗?祭堂上方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也是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在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有中山先生手书的遗嘱《建国大纲》,细细品味,仍感到十分亲切。祭堂后面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中间有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据介绍,蒋介石曾在抗日战争前期和解放战争后期,两次想将遗体迁往重庆和台湾,但由于怕损坏遗体等原因,都未能成行。为什么孙中山葬于南京?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中山陵建造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从1926年1月动工,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远低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参观完中山陵,处处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对“民”的尊重,对国家强盛的期盼。如今我国虽然已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但还有许多问题存在。我想,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把一系列“涉民”问题解决好,真正建***民当家作主的强盛国家,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定会安然而笑。 在南京游览了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感谢千千万万的舍身救国的抗日烈士,痛批卖国的洋奴***。在南京游览了游览了中山陵,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感谢千千万万天下为公的孙中山们,痛批卖国的土奴、太监。按照大清土奴、太监的爱国法(卖国法),今天堂堂的中华男儿,大约头上还得拖一条长长的马尾巴,行着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中山陵在弥漫着庄严的中山陵里行走,人就油然而生一种情感,就像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含着敬仰与自豪,含着怀念与感激,一种心中沉淀的中国情。巍巍钟山,凸现出国父孙中山的灵魂崇高;浩瀚林海,表达出无数后者追随者孙中山先生的脚步;雄伟建筑,支起一个民族对伟人的敬意。一种发挥到极致的感情,让那些埋在黄沙碎石之下的脚印,与我们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那些情感的碰撞,点燃了心中的爝火,让那些象征着为祖国而牺牲的爝火,在我的心中永远燃烧。雨花台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来到雨花台陵园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如果说云光法师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那么我是不是也应该掬一捧来自心灵的鲜花,虔诚得如同一个固执的朝圣者,来到这里感受落花如雨……是高大的烈士就义群雕,是巍峨的忠魂亭,那些血与火的时代早已远去,然而我们始终不能忘却,那些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青史,在我们的心中镌刻下:“精忠报国”的豪壮志愿。中山陵修建成于1929年。主要建筑有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纵深700多米,占地2000余亩。陵园依山而建,前低后高,气势雄伟,松柏苍翠,身至其中,令人肃然起敬。在祭堂安卧着的孙中山汉白玉雕像前,我情不自禁地从身上取下相机和行囊,整理着装后,毕恭毕敬地向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