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意见.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5/2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意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五:关于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川赈办〔2005〕26号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以工代赈资金投向的新规定和新要求,以工代赈资金将更多地用于贫困地区集中成片连线开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于经济社会效益较好、带动群众致富面较大的示范项目建设,用于以工代赈重点项目建设。为了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扶贫效果,确保贫困群众直接受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经研究,现就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村为单元,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为贫困地区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促进农户脱贫致富探索一条具有示范性、可推广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二、 基本原则L)整体规划,整村打造,一次投入。以村为单元,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和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向范围和投入总额,全面规划项目村基础设施和到户工程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U)发动群众,尊重民意,农户参与。农户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村民参与程度决定着项目村建设的成败,农户直接收益是项目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发动农户积极参与,使农户在参与项目规划、实施、监管、后续管护等过程中,增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E)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项目村建设以以工代赈资金投入为主,同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吸纳各类支农资金,发动农户投工投劳,充分发挥资金和项目的整合效应。项目村建设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项目村的整体形象。四)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项目村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合理确定项目规模,力戒贪大求洋和追求形象工程。三、总体思路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村民为主,政府引导,搭建平台,脱贫致富”O以村民为主体,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通过以工代赈资金和项目的注入,整合其他资金和要素,引导村民参与工程建设并获得报酬,为村民脱贫致富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全村“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总体任务是:L)“升r。通过以工代赈投入项目村建设“路、水、土”等基础设施,为全村“产业”发展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具体是:水泥路到村,泥结碎石路到社,石板或水泥)便道入户;人畜饮水进村,安全饮水到户;实施农田基本建设,改田改土,兴修水利,发展产业.,促进增收。仁)“三结合”o生产条件改善与生活条件改善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oE)“三并重”0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效益并重。五、示范内容㈠“三权”的示范通过落实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以工代赈的社会监督力度,杜绝“暗箱操作”。切实落实村民在项目管理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决策主体,以工代赈项目选择和决策要充分尊重民意,充分听取贫困群众的意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支部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村民和村级组织的意见;二是建设主体,按照以工代赈政策的基本特点,除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外,要优先组织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确保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