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要求而提出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与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应用与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方向。“卓越计划”实施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具体要求与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剖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内容,为制定与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一、制定原则“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培养。 ,从工程师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与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与生产研发型。他们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与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个体差异。 ,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与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