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择业及就业趋势调查经济管理与法律系法学一班李维晓2013年8月21日目录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结束语 参考文献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近年年已经愈演愈烈,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针对将来自身就业问题,以及对将来就业做一个深刻准确的定位,我对近三年来大学生择业及就业趋势做了一项调查。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大学生自身择业态度、社会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态度及大学生理想就业与现实就业差距来正确认知就业难困局,正确认知就业难为题的关键所在,同时采取相对应措施,破解将来遇到的就业难问题。与此同时,总结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自身订立合乎实际大学计划,逐步实现,为自身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面对社会,面对将来的就业环境。关键词:就业难、就业环境、应对措施、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正文:2011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达到660万,这是本世纪初毕业生数量的六倍;2012年我国应届生人数为680万,相比上年骤然增加了20万;2013年据预计我国应届毕业生还将增加20万,达到700万左右。据此推算到2016年,也就是我们毕业的时候,全国毕业生的数量将逼近800万。或许这样的数据还不够直接,我们可以来观察近年来我国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2011年我国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及往届的大学生数量将达到180万;2012年此人数稍低一些,达到160万;2013年这个人数据专家预计可能会稍微I门I升一些。由此我们可以更其实的看到我国现在就业难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而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将对本专业就业的问题做深刻的调研。近年来,我国法治的发展速度世人有目共睹,在当下法治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法学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但在当今中国,由于法学队伍庞大及其认证门槛低,其就业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列难题。当然,我们专业学生对工作的要求,以及社会事业单位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影响社会就业趋势的关键所在。因此,此次调杏主要集中在探究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原因、社会事业单位对法学人才的现实需求情况、以及本专业学生理想工作与现实工作的差距等多方面。首先,是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原因。一是中国虽有十三亿人口,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健全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欠缺之处,中国广大的法律需求市场尚未开发,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法律需求和服务尚未开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纠纷时不愿意通过法律手段预防纠纷,遇到纠纷时不愿意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由此便产生了法治需求的低迷,直接导致了法科毕业生就业范围的相对狭窄。二是从事律师工作,不但没有人给开支,还需要分担律师事务所的办公费用,同时如果没有案子,就没有收入,且工作岗位竞争激烈。而被法律专业毕业生看好的政府公检法机关,则乂是万马齐过独木桥的状况。而近年来,国家三令五中强调精简机构,这更加剧了就业难的困境,同时也导致了大多数毕业生被无情的淘汰。三是从事法律工作的门槛低。在美国,必须取得一门其它专业的大学文凭,才能报考法律专业。而在中国,仅高中毕业后就可以读法学专业,且现在的司法考试并没有专业资格的限制,也就是说,一个理工类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这无疑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四是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冲突。法学毕业生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不能立即从事与法虑相关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必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