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传统文化整体传统文化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文化整体传统文化论文.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16/3/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文化整体传统文化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文化整体传统文化论文我们的祖先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阐发。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儒家经典《周易》有云: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妇夫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天地、万物以及以礼仪为行为规范的人群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而天则是这个统一体的主宰、本源。《中庸》说:“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者天之道也”,“诚”即是“天道”, 人只要能扩展天道德性, 就会达到天道、人性、物性和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的合一。孟子更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天人合一”思想:“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 则知天矣。”(《孟子· 尽心》)“性”即人固有的仁义礼智,植根于“心”,人只要极尽其心以思行善, 便可知其“性”; 知其“性”, 便可知“天道”贵善, 于是心、性、天相通, 融为一体。在思维方式上, 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而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先秦道家同样主张“天人合一”。道家的“道”,同儒家的“天”一样,都是宇宙的本体, 只不过道家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 42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 25 章)庄子更从道的观念出发,认为天地、万物和人是齐同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西汉武帝时期,适应加强国家统一、实行朝政改革的政治需要,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先秦以来的“天人合一”观, 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的哲学命题,使“天人合一”观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天与人虽然是相互区分的,但由于人“类于天也”,同类相通,因此统一成一个整体,即天与人“合而为一”。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的政治目的又在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帝国统一。他特别强调“大一统”,强调“一”,而实现“大一统”则要依靠国王。他在解释“王”字时说: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 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 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 非王者孰能当是。”(《春秋繁露· 王道通三》)天、地、人是一个统一体, 而将他(它) 们串联、贯通起来的则是“王”。因此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要“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君是现实世界代替天统御臣民和万物的主宰。宋明理学使儒家学说更加哲理化。理学中的程朱学派视超时空的精神实体“理”(“天理”) 为宇宙本体,是”天地万物之根”; 陆王学派则视主观的“吾心”( 良知) 为宇宙本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理学家把“天人合一”观又向前推进一步,他们不再停留在直观地讲“天”, 而是把“理”( 天理)或“吾心”( 良知) 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在哲理思辨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