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资本协议银行风险管理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本协议银行风险管理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上传人:tswng35 2016/3/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本协议银行风险管理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本协议银行风险管理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论文一、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其演变巴塞尔委员会 1988 年发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报告》中关于银行的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8% 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之最重要的指标。作为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为各国银行监管当局提供了统一的资本监管框架, 对国际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全球资本监管总体上趋于一致。有一百多个国家以不同的立法形式实施了巴塞尔资本协议。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以 8% 的资本充足率为主要内容的 1988 年巴塞尔协议已明显满足不了金融监管的需要,它主要反映银行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 且对风险的分类较粗。如统一规定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为 100% , 对于贷款对象是 AA A 级的企业或 BB 级的企业,银行所需的监管资本都是贷款金额的 8% 。这就是说,监管资本与银行根据内部信用风险模型测算的经济资本( 银行相信他们需要的资本) 之间, 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银行还利用 1988 年巴塞尔协议在表外业务风险监管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大量的表外业务创新,以减少监管资本要求。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各国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 监管的目标主要是帮助银行进行风险管理,这样,巴塞尔委员会在 1996 年对资本协议进行了修改, 将市场风险纳入到资本监管中, 2004 年6 月又公布了将于 2006 年底实施的新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引入了改进资本充足率计量标准、发展监管评价程序和强化市场约束的三个支柱。新协议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两项重大创新: 一是在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二是引入了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在信贷政策体系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能够对全部信用风险进行多维度计量分析, 再应用线性最优化模型, 制定出完整的信贷政策组合, 确定一段时期内重点支持和退出的业务领域。银行既可以采用外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 也可以用各种内部风险计量模型计算资本要求。由 43 个国家的 365 家银行参加的新协议第三次定量影响测算结果显示,新协议要求的监管资本与 1988 年巴塞尔协议下的监管资本基本持平。其中, 对于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的美国、欧盟的大银行来说,信用风险资本要求下降了 17 %,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增加了 11%, 二者相抵, 资本要求下降了 6%。这一结果实现了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资本协议要提高资本的风险敏感度和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两大目标。当前, 作为新资本协议核心内容的内部评级系统及配套制度, 正在成为全球银行业开展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二、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引进了巴塞尔协议, 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 1994 年和 1996 年下发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对资本不足的商业银行没有明确的监管措施,在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上也放宽了标准,缺乏对贷款进行符合实际的分类方法, 并按分类提取充足的风险准备金, 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本难以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难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资产的快速扩张,导致监管不力,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银监会成立后,于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