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节课我们对乳制品行业做了简单的分析,发现自 08 年三聚氰胺事件,为了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从乳业立法和政府扶持双向出击制定政策, 显示了对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而随着我的日益提高, 市场规模需求不断上升, 但相关部门的许多配套监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同时奶业行业标准落后, 堵不住行业的诸多漏洞, 要依靠行业协会、企业力量促进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因此, 对于整个乳制品行业而言, 尽管市场前景开阔, 但仍需加强行业自律, 严格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保证我的发展。而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乳制品行业的翘楚, 是我们这次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首先我们先对伊利做一个简要的 SWOT 分析: 1. 伊利股份的优势分析。首先, 伊利具有历史沿革优势。伊利的前身是 1982 年成立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 是全国奶制品生产企业的鼻祖。伊利强大的品牌价值根植于优秀的服务, 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 已成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之一。其次, 伊利具有技术优势。伊利的设备和生产线都达到了世界先进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以及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面, 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再次, 伊利具有奶源优势。截至目前, 伊利已经形成了纵横数千公里的奶牛产业带, 并且逐步从过去分散饲养到集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再者, 伊利享受政府扶持, 一直以来伊利都享有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照顾。同时作为重点龙头企业, 伊利享有所得税上的优惠。 2. 伊利股份的劣势分析伊利首先面临的是人才问题。伊利与蒙牛特殊的历史渊源, 使得伊利对蒙牛讳莫如深, 体现在对待对方过来员工的政策上就是蒙牛来的员工一律不要。颇值得玩味的是竞争对手蒙牛的政策却是伊利来的员工全部重用。这就形成了优秀员工的单向流动, 可想而知, 伊利辛苦培养的人才很容易被蒙牛挖墙脚。另外, 液态奶质量亟待提高。近年来乳制品行业频频爆发的乳制品安全事件, 让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急剧下降, 伊利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液态奶的质量, 打造绿色健康食品。 3. 伊利股份面临的威胁首先, 市场监管严厉。 2008 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 国内监管部门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严厉整顿, 同时为加强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政策措施。监管措施的加强意味着企业要花费更多成本以使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当然, 如果企业的某项或某些指标不符合要求也意味着更严厉的行政处罚和消费者信心的丧失。其次, 伊利面临来自包装供应商的威胁。我国乳业的主要包装还是来自国际厂商, 国际纸业及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了中国无菌包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因此, 包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再者, 伊利面临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中国乳制品市场巨大, 国内外很多商家都看到了这一商机, 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 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在乳品上一再降价, 以降低进口关税; 另外国内许多已有成熟销售渠道的众多饮料巨头鉴于可观的收益, 相继进入乳品市场, 纯净水巨头哇哈哈、果汁巨头汇源等先后斥巨资进入乳业, 使得乳品市场更加拥挤。伊利还面临着潜在替代品的威胁。乳制品行业最大的替代品是豆浆和豆粉。是“问题奶粉事件”之后, 许多市民对于牛奶产生了信任危机, 而相应的牛奶替代品销量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豆浆、麦片、核桃粉、芝麻糊、藕粉等牛奶替代品开始走俏, 自制豆浆和新鲜果汁成了很多消费者的新选择。 4. 伊利面临的市场机会。尽管有众多潜在替代品的威胁, 但是乳制品长期以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传统饮品, 因此被其他产品替代的可能性不大。另外随着监管措施加严, 一些不具竞争力的乳制品企业将由于难以达到规模效应而直接被淘汰出局, 市场潜在进入者减少。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品消费观念的转变, 推动乳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 乳品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总之, 中国乳品行业潜力巨大。接着我们分析伊利现在的战略方向如何? 未来伊利的战略方向是全球化科技战略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首先是专注于中国母乳研究, 2004 年开始,本着“提供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专业营养”的理念,伊利开始联合国内外权威机构,致力于中国母乳研究;其次,伊利进一步强化奶源生命线,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伊利就开始布局奶源, 今后几年, 伊利还将斥巨资兴建万头牧场, 通过示范性万头牧场的建设, 不断提升当地原奶质量、提高当地奶牛养殖和防疫水平, 扩大当地的奶牛养殖规模。再次, 伊利还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品质升级, 伊利引进了瑞典、德国等国际知名公司的顶级生产技术设备, 全面实现了中央集成自动化控制, 同时, 伊利更坚持创新的推动力作用, 自我研发出了低温蒸发技术、膜过滤冷除菌技术等, 一次次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