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学校校风校训征文文章.doc.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校风校训征文文章.doc.doc

上传人:303250842 2016/3/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校风校训征文文章.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1 学校校风校训征文文章关于学校校风校训征文获奖作品 1 校训指引我成长“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儒代表韩愈在其明道五篇代表作之一的《原道》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自己对于“道”与“德”二字的看法。唯有充实自我,方能谓之得道而有德。先生这一观点,并非他的原创,大抵上,退之先生照搬了孔子《论语卫灵公》中“躬自厚薄责于人”的掌故。而孔子为首的先秦儒家学派是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修养,以期修****成就,有所功成。《中庸》强调“中和”之道,推崇个体寻求自我完善的临界状态; 《大学》提倡成功之道在于修身,唯有“正心诚意”,乃能“格物致知”; 《荀子》将个体的反省作为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的观点。先贤的论述对我启发颇大,不论是谁,唯有具备了嚴格的自我要求,方才能接触到真理的边界; 不论是谁,唯有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奋发努力,方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也。先秦形成的百家思想,流传至今,均已成为影响今天国人行为举止的重要标准。而其丰富的哲学内涵, 更成为我校校训“道者智, 德者慧”形成的文化渊源。“道”者,真知也;“德”者,内心反省也。由此观之,校训“道者智,德者慧”的概念,乃是汲取了先贤的天地大道,提倡所有的康城老师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畅游书海以近道, 反省得失以晓理。唯有多学****充实自我。唯有常反思, 分析得失, 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大智慧,成为真正睿智的人。以上,是我对校训“道者智,德者慧”的理解。--------------------------------------------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 校训是对学校文化的高度提炼, 因此, 作为一名康城老师, 如何做到“苟日新, 日日新”。在每日的生活与工作中充实自我, 获得更大的进步, 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老师,我们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时刻进步是我们的职业要求; 作为個體,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我才能够开创更广阔的天地,有更辉煌的舞台供我挥洒,这也是个体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读书求学与***發展的话题上, 我的一点经验, 拿出来与各位分享,或许,这些经验能够成为在座的年齿与我相仿的同仁们的一点借鉴: 首先,老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是一门文史学科老师,我一直将自己的大多数精力用于文史学科的专业发展之上。由于中小学文史学科设置的局限,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 都成为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拓荒之举。做好文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我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而不是照本宣科,看着参考资料读给学生听。知识储备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既有的知识积淀,但是这些知识大多平庸, 一旦工作之后,不敷使用; 二是自学。自学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通过广泛地阅读来获得这一学科领域的知识; 我们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讲座来提高自我知识水准; 我们还可以定期参加读书会来获取更多的相關知識, 拓寬知識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我学****这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非常重要。从 2000 年至今, 12 年时间里,我大约阅读文史学科各类书籍保守估计超过 1200 本/ 次, 这其中有的书籍读过三遍。最近三年时间中, 因为专业固定, 目标单一, 因而阅读速度略有减慢。尽管如此,每周保持两本左右的阅读量还是有的。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这些数字的背后,则是我 12 年来,读书求知生活的反映。日复一日的积累让我获益匪浅。除此之外, 我每月两次在上海博物馆做义务的公众讲座。这给我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每月一次在上博接受专家辅导, 给予我业内专业知识的熏陶; 最近三年累计购书超过 500 本, 上海家中藏有 200 0 千本专业书籍。这让我掌握了大量资料; 不定期参观各种艺术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