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除法应用题》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除法应用题》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6/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除法应用题》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除法应用题》教学案例_教学案例除法应用题课题:除法应用题本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中的教学内容,本课题拟用一课时教学例3,再用两课时进行练****本课题是除法应用题,前面在数学除法初步认识时,从实际分东西引入,实际上就已经接触到除法应用题;只是没有用文字表述出来,教科书从第59页开始正式出现用文字叙述的除法应用题,通过本课题的学****既为学****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做了准备,又为本单元的学****做了小结。教材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要求明确。先通过复****帮助学生理解两种除法的不同分法,为例题教学作知识准备,例3教学时,师出示教具,先出示左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再出示右图。通过两图的比较,对照,使学生分清除法的两种应用。例4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来想,便于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既审题),并能列式解答。,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本课题的重点是分析,比较两种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是区别两种除法应用题的含义和数量关系。。。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倡直观教学,他认为教学要遵循“自然的顺序”,要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所以本课借助图片演示,教具操作,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动态和静态中观察,感知,形成表象。。由分东西的不同分法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题目中来,由此引入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例4的教学可用例3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在知识点的生长点上迁移。。每个例题教学后都安排了练一练,这不仅能巩固新知,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通过练的反馈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题目。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12个圆片,每份4个,能分成几份?(2)圆片演示。让学生用圆片操作,然后教师让生列式解答,这样学生自已操作后能正确的理解除法两种不同的意义。(3)导入新课。分东西能用两种不同的分法分,日常生活中碰到此类问题你能否列式解答?(板书课题:除法应用题)这样导入过渡自然,直接切入例题3。,传授新知。教学例3。(左图)(1)看图分析题意:教师板书例3:15条金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学生读题后,教师出示例3左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结合图画说明题意。(指一名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2)教师引导迁移。教师引导学生想: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