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紫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城镇化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调研工作的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紫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城镇化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调研工作的报告.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6/3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紫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城镇化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调研工作的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紫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城镇化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调研工作的报告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城镇化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陕教发[2011]5号)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城镇化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城镇化总体趋势和突出特点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全县辖21个镇212个行政村,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虽然全县在城镇化进程中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但随着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全县城市人口已超过7万人(含流动人口)。“两路”建设、紫阳广场、体育场、观江平台、文化中心的建成使用,以民俗小区、任河嘴居住区、西门河休闲区、江南休闲区等为核心区的规模迅速扩大,对人口的吸纳和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大辐度提高,县城已经初步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全县212个村庄已全部完成布局规划,已有100余个村完成村庄规划,21镇全部完成了集镇规划。当前,在城镇化建设推进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和对经济的承载力显著提高;二是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四是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广电、信息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五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农村经济日益增长。这些有利的条件将大大地促进我县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二、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改革发展与学校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师资,高中、初中短缺,农村中小学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县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上学难、上好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规模、大班额”现象普遍。紫阳中学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41人,平均班额71人,最大班级83人;紫阳中学初中部为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0人,平均班额61人;紫阳小学为30个班,在校学生2214人,平均班额65人;县幼儿园为7个教学班,幼儿学生数为420人,平均班额为60人。县城几所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发展,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包括饮水、上厕所等问题。,校舍闲置。近几年来,县城以外的中小学生大量流向城区、街道,许多学校生源不断减少,造成部分学校校舍大量闲置的现象。全县由2005年的200多所学校撤并为现在的142所,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学校校舍闲置,有很多有良好办学条件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多少年来,全县各小学没有补充新的师资,造成大部分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据不完全统计,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60%以上,已经超过教育儿童的最佳年龄段。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学科不配套问题突出,小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缺额大,长期影响正常教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资源重新整合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