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前教育问题及对策一、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很多,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因素人类在遗传学方面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很多行为与心理,是在遗传与生活环境中共同作用并发展起来。人类很多心理行为都是受到遗传影响,如,情绪波动大小、性格内向或外向等。不得不说,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前提,对心理健康方面产生作用在研究中得以被人肯定。家庭是最基本社会单位,也是儿童最早接触生活环境,是儿童个性形成重要场所。近年来,对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关注比较高,研究证实了,在离异家庭中长大孩子比在完整家庭环境下长大孩子性格要孤僻与冷漠得多,而且特征明显。这样儿童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不合群,难以形成健全人格。所以说,稳定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二、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一)对师资培训不够,使幼儿教师素质达不到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需要。随着对幼儿师范院校撤并,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认识观念,以及执教者敬业精神缺失,教育素质问题等等,出现了幼儿教育队伍流失,还出现个别教师对幼儿揪耳朵、封嘴巴等虐童事件,当事者还认为是“好玩”严重问题。(二)对家长教育培训没有纳入培训计划,家长对孩子教育行为是“拔苗助长”。“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奠基阶段。”这个观念在家长心里生根发芽,但学前教育是教什么?如何教?发展幼儿什么?培养什么?等等,家长知之甚少。经调查近50名大班幼儿家长,有72%家长希望在幼儿园就让孩子学习拼音、写字、珠心算、英语以及背诵古典诗词,并布置一定家庭作业;对“学前班”与“大班”理解不清,认为学前班是搞幼小衔接教育,而不知道《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三年制幼儿园大班要做好“幼小衔接”要求,严重忽视对幼儿健全人格、规则意识等良好行为习惯及学习品质培养。(三)对园长培训指导不够,使园长教育管理理念跟不上教育发展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因资金受限,参加学习培训不够,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部分幼儿园教育为满足家长需要着力找寻家长与自己需要特色致使有“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园长教育理念不切合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只重视知识灌输而忽视健全人格培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培养与发展;二是对本土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没有形成园本课程,忽视接近幼儿生活、比较熟悉教育资源;三是对体育锻炼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重视不够,甚至认为传承民间游戏文化是落后思想,没有思考传承民间体育游戏并促其优化,运用于幼儿肌体锻炼发展中,是幼儿教育者责任与义务问题。(四)国家对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不够。一是在行政管理体系规范化方面,存在对各种类型园所教育投资、教育指导、培训机构等责任划分与归属管理问题;二是教育体制延续性、一致性问题;三是对教职工细化考核问题;四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明文规定,可幼儿入小学时,有变相测试知识点问题,无形中对幼儿教育进行主观评价或比对,造成家长选择孩子入园思维偏差,误导幼儿园教育管理。三、解决问题思考(一)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抓共管 。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有所教”等精神与学前教育重要性结合起,重视幼儿园教育投资必要性。3-6岁孩子可塑性大,是人一生健全人格形成、自律意识与规则意识初步培养形成重要时期。同时,重视规范各类名目培训机构,制定幼、小、中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