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4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摘要]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与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乳糜尿患者,根据患者术式将其分为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组(A组,12例),观察组B组及对照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A组,其手术治疗费用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术后乳糜试验转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年,均未见乳糜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可有效治疗乳糜尿、防止复发,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关键词]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脱术;乳糜尿;微创孚L糜尿常见病因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多由丝虫病引起,死亡的丝虫刺激淋巴管,引发淋巴管病变、淋巴管痿,继而造成乳糜液进入肾脏集合系统,导致尿液呈乳白色[1]。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及肾盂灌注等,但重度乳糜尿需以肾蒂淋巴管剥脱术、腹股沟淋巴管大隐静脉吻合术等外科术式治疗[2]。研究表明,乳糜尿的发生多由淋巴系统动力学改变导致,瘀滞的淋巴液逆向流入肾内薄弱的淋巴管、溃入尿路是引发尿液性状改变的主要原因[3]。该理论为肾蒂淋巴管剥脱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明确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道如下。,均经高脂饮食1d后行膀胱镜检查,单侧乳糜试验阳性,确诊乳糜尿[4],根据患者术式分为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组(A组,12例),B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组(B组,19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血红蛋白水平、发病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持续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自患侧11肋或12肋下入路,游离肾周组织,暴露肾蒂,对肾蒂、附近淋巴管扩张情况进行探查,而后于肾动脉、肾静脉、肾盂周围间,异位血管旁淋巴管,依次行游离、切断、结扎,将输尿管上段分离约2~3cm,根据情况加行静脉吻合术,缝合切口结束手术。B组患者接受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全麻,取健侧侧折刀位,建立腹膜后腔,保持气腹压力在15mmHg范围内[5]。沿背侧将肾周筋膜打开,并切开肾周脂肪囊,游离肾脏表面、肾周脂肪囊,钝性分离肾包膜,在保留部分肾上极的基础上完全游离肾组织,游离输尿管上段5cm,剥离输尿管及肾盂旁淋巴管及周围脂肪组织,离断动静脉淋巴管,而后将肾蒂血管、输尿管上段完全剥离,明确肾脏无动静脉、输尿管外其他组织连接后,再次观察是否存在未结扎淋巴管[6]。使用Hem-o-lok夹闭,止血,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13观察指标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