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6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实验小学王长英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方法和时机,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三杯质量和含糖率各不相同的糖水让同学们猜一猜哪杯糖水更甜,再逐步出示各杯糖水的糖、水分别是多少再让同学比较哪杯糖水更甜,只要在数据上稍加设计,还是让同学看不出哪杯糖水更甜,最后让同学积极思考发现需要比较别的数据,及每杯糖水中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由此引出了百分数的认识。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柱体沿着高切开后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并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柱体平均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柱体平均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体的长、宽、高就是圆柱体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体体积=长乂宽X高,圆柱体的体积二半周长x半径X高二圆面积(底面积)X高。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五年级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组合图形,能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