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我命在我不在天浅析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命在我不在天浅析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7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命在我不在天浅析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木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道教这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最早见于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在葛洪看来,民间变化之术,无所不为,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铅性白而变赤为丹,丹性赤而变白为铅,等等。因此,他坚信,用异物烧炼金银,同服食金丹成仙长生一样,是必然有的事。所以他在列举了诸多炼物成金之事以后,论证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相信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常规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葛洪的这一思想,也见于《西升经》中,《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北周道士韦处玄注解说:“天地与我俱禀自然一气之所性,各是一物耳,焉能生我命乎?我但去心知,绝耳目,各守根本之一气,则与道同久矣。”由此可见,尽管《抱朴子?黄白篇》和《西升经》所提出的达到“与道同久”的方式不同,但都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道教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在人生观和实践方面,都有其积极作用和现代意义。首先,“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蕴含着对人自身潜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激励人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观。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种人生观是企业或其它经济主体、个人在竞争中获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推动着企业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此类命题,对全人类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其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在实践上有它的积极作用和现代意义。这主要可体现在道教中人在观察自我、天地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科技、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及形成正确的名利观方面的巨大作用。下文主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L)在“我命在我不在天”思想的指导下,道士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努力利用人类智慧制造神药以求长生不死,在制造神药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Needhani*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史进行细致考察之后所得出的一番精辟见解:“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在这里,李约瑟博士所指的“道家”是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先秦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又包括汉代以来的道教。道士们修炼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首先对人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探讨了人体奥秘与机理,寻求治病养生的良药,而探讨的结果,便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医药学专家,像东汉时期的华佗、东晋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孙思邈等,他们在中医药学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东汉时期,人称“神医”的华佗,发明了“五禽之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来锻炼身体,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健身操,也是体育科